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270章 鲁国对晋国失望

第270章 鲁国对晋国失望(1 / 1)

整个中原又乱了。 那楚国还在睡大觉么? 楚国自楚庄王去世后,即位的楚共王尚是一介少年。 所以,除了当晋国在鞍地之战中击败齐国,兵威有点起来时,楚共王率军北上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蜀地会盟后,这些年基本在休息。 如今,楚共王已经成年,中原在你晋国的折腾下又乱了起来。 那还不北上混个水摸个鱼? 楚军北上了。出师的理由是郑国居然背叛了楚国,那就教训你郑国! 晋国见楚军北上了,当然不肯示弱,立即出主力救援郑国。 晋国与楚国参加的世界大战,难道又要爆发了? 不,没有爆发。 因为无论是晋国,还是楚国,两国都喜欢耀武扬威,但不愿针锋相对。 能避战就避战,最多是两军相持一段时期。然后,各自找个理由,撤兵回国。 这一次,两军也没打起来。 但中原的乱局已经形成。原本对楚国最忠心的郑国,归顺了晋国。 原本对晋国最忠心的宋国,此时的心意,已经归到了楚国。 那鲁国呢? 鲁成公以及各公卿大夫本准备着如何在这场晋楚对决中站好队选好边,但世界大战没打起来。 因为最新的情报显示,晋楚两军心照不宣地撤退了。 中原列国诸侯就这样搞搞花架子,这让一个东夷小国看不下去了。 谁?吴国! 是的,吴国来了,这是春秋第一次记录吴国主动向中原进军。 公元前584年春,吴军北上侵犯郯国,迫使郯国向吴国投降。 鲁国上下震动了。 吴国是什么东西? 一个东夷小国而已,怎么敢北向用兵讨伐郯国? 要知道,郯国可是鲁国的附庸,至少算是半个中原诸侯。 你吴国对郯国用兵,岂不是在侮辱鲁国? 执政上卿季孙行父不由对晋国深表失望。 是啊,你晋老大作为中原诸侯联盟盟主,当吴国这样的东夷小国开始进犯中原时,就应该立即团结和带领列国诸侯给予迎头痛击! 结果你晋老大非但对郯国被侵犯一事无动于衷,还为屁大一点事就教训中原传统老牌诸侯宋国。 这算什么中原诸侯联盟盟主? 季孙行父当然也知道,吴国之所以敢如此猖獗,其中一个原因正是晋国对吴国采取了绥靖政策。 晋国对吴国予以安抚,甚至给予直接的军事和技术支持,目的就是在楚国东边,扶持一个能够牵制楚国的军事强国。 有了晋国的支持,吴国不抖起来才怪哩。 从此,春秋江湖,就多了吴国这一号人物,而且是强悍至极的人物。 这是鲁国人所担忧的,也是晋国人所没料到的,更是楚国人的恶梦! 鲁国人开始对晋国寒心了,而让全体鲁国人更加寒心的事又来了。 公元前583年春,鲁成公本想着准备带母亲穆赢去哪里踏个春,谁料晋国来使了。 晋国使者是卿大夫韩穿,他带来了晋景公的指示:要求鲁国无条件、立即将汶阳之田还给齐国! 啊? 想当年,鞍地之战,齐国大败,这才有了齐国将此前从鲁国夺走的汶阳之田还给了鲁国。 但这才过去了几年? 你晋国居然要求鲁国将汶阳之田再次给齐国? 这是哪门子道理? 晋国人不是跟你讲道理的。晋国的道理,永远只有一个符合晋国利益的道理。 相比鲁国,齐国是大国是强国,如果能够安抚住齐国,那就可以实现晋国对楚国三面重围的态势。 三面重围,即北部的晋国本国,东边的齐国,以及东南的吴国! 安抚齐国,要远比鲁国的忠心重要得多! 为了压制楚国,晋国甚至不惜改变尊王攘夷的战略,扶持东夷吴国。 你鲁国算几根葱? 鲁国执政上卿季孙行父当场就表示了怨气,他对韩穿道: “贵国树立道义而成为诸侯的盟主,诸侯感怀恩德并且畏惧讨伐,这才不敢有贰心。 想当年,贵国认为汶阳之田是敝国的旧地,所以才会对齐国用兵,让齐国把它归还给敝国。 可是,如今却用相反的命令,让敝国将汶阳之田重新还给齐国! 依照信用推行道义,基于道义发布命令,这是敝国期望并且感怀的。 如果贵国没有信用,那道义就无法梳理,贵国要靠什么来汇集四方诸侯之心呢? 贵国在七年之内,对敝国可谓是一与一夺,此等信义,让天下诸侯如何真心归附? 贵国作为盟主,应该依德而行。如今却前后不一,如何能长期得到诸侯的支持呢?” 韩穿在内心鄙视了一把季孙行父,然后将肩一耸,双手一摊,走了。 鲁国又有什么办法? 上至鲁成公,下至季氏家族的普通族人,都满怀愤懑,最后无奈将汶阳之田割让给齐国。 为何说是下至季氏家族的普通族人? 因为汶阳之田一直以来就是季氏家族的田产。 想当年,季氏家族宗主公子友率军大败莒军,立下大功。当时鲁国先君鲁僖公就将汶阳之田封给季氏家族作为采邑。 但后来,齐国不断进犯,汶阳之田就被齐国侵占。 到了鲁成公时,由于齐军鞍地之战失败,汶阳之田在晋国的主持下回归了鲁国,当然也就回归了季氏家族。 现在,又是晋国的主张,汶阳之田归了齐国。 季氏家族失去了一大块肥地,全族上下,谁会甘心? 但是,谁也没有办法。 只是,作为鲁国执政上卿,季孙行父开始考虑是否要跟着晋国混下去了。 相比之下,看来还是楚国比较讲信义。

最新小说: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 火枪洗明路 云落流霞映山天 黑龙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