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248章 季孙行父决心除掉东门氏

第248章 季孙行父决心除掉东门氏(1 / 1)

因为,贵族阶层通过收购、兼并、侵占等形式,不断壮大实力,慢慢形成了能够和鲁国公室对抗的实力! 在鲁国,如果季氏、叔氏、孟氏三大家族真正团结联合起来,那你国君还敢乱来吗? 此时的季孙行父当然不会去想着要打压一下你国君,他仍旧是忠君爱国的。 但他不能让国君一根筋地去扶持东门氏家族! 在季孙行父看来,东门氏家族是坏透了的,那个已经去世的东门襄仲是什么货色,他心中明镜一般。 东门襄仲,即前执政上卿公子遂,现在他已经去世了,大家都称他的谥号了。 季孙行父恨东门襄仲,想当年正是东门襄仲忽悠自己,使自己优柔寡断,未能果断阻止鲁国历史上这一桩血淋淋的杀嫡立庶惨剧。 这是自己永远得背负的骂名,甚至连后世的圣人孔子都对自己表示了遗憾。 是的,也许按照季孙行父在鲁国历史上的表现排名来看,他真的不亚于想当年的臧文仲。 但他却不自觉地成了东门襄仲杀嫡立庶的帮凶! 东门襄仲生前大权在握,一跃而成鲁国第一大家族,整个家族飞扬跋扈,骄横奢靡,实在不配入卿参政。 但偏偏国君那么宠信东门氏,看看那个公孙归父,在整个卿级班子里本来排名最末,但国君把大把的立功机会给了他! 结果,公孙归父在短短几年间,排名已经跃进到了第二,仅排在自己这个执政上卿之后! 得想办法除掉这个人,消弱东门氏家族! 季孙行父下定了决心。 但是,现在时机还未到。 季孙行父本就是一心思缜密的政治家,在权力斗争面前尤为小心谨慎。 现在自己快到了到权力斗争的第一线,自己非但不能出半点差错,还要果断抓住任何机会。 这一次,不能搞那套三思而后行了,二思就够。 由于国内公孙归父与国君鲁宣公的关系铁得快锈成一块了,季孙行父找不到好的机会。 他能够做的,就是冷眼看着你公孙归父凭着与国君的关系,对各卿大夫呼来喝去。 自己作为执政上卿,努力将国政治理好,获得民心。 同时,必须将仲孙蔑、叔孙侨如,以及担任着鲁国大司寇重要职位的另外一位上卿臧孙许团结好。 机会,看来是得耐心等待。 这个时候,我们再看看江湖局势吧。 鲁宣公是很喜欢听公卿大夫给他讲列国诸侯发生的那些大事的,此时,正是执政上卿季孙行父在给他讲时势政治。 这个时势政治,季孙行父是从他担任鲁国执政上卿开始讲起的。 对鲁国来讲,必须要对楚国引起高度重视了,因为楚国的表现实在令人胆寒。 楚国根本无惧你什么中原诸侯联盟,根本不把联盟盟主晋国放在眼里。 想东进就东进,侵占了淮夷一大片地方。想北上就北上,动不动就拿郑国、陈国、宋国等诸侯开刀。 就在鲁国将外交的主要精力放在搞好与齐国关系上时,楚国又北上了。 公元前599年冬,楚军以郑国在夏天时背弃与楚之盟,转而投靠晋国之由,出兵教训郑国。 郑国急向晋国求救。 楚军见晋军出动了,一个字,撤。 等晋军班师后,第二年春,楚军又北上讨伐郑国。 可怜的郑国,夹在晋楚争霸中间,日子能好过吗? 无奈之下,只好向楚国表示投降。 鲁宣公听着就差点将茶水喷了出来:“这个郑国,那岂不是不要脸了?” 是的,郑国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办法:墙头草。 你晋国来,就投靠你晋国。你楚国来,就投靠你楚国。 甚至到了后来,郑国为了生存空间,干脆主动会去惹一把这两个超级大国,故意让晋国或者楚国来教训自己,然后自己光明磊落地投降对方。 季孙行父没笑,他继续讲。 投降是要有个仪式的,公元前598年夏,楚国国君楚庄王会同郑国国君郑襄公在陈国的辰陵举行盟誓,还将陈国国君夏征舒给抓了起来! 楚军占领了陈国,陈国被灭了国! “咦,陈侯叫什么?夏征舒?陈国也投降了楚国?”鲁宣公问。 “是的,主公,听臣细细道来。唉,陈国先君也真是的。”季孙行父叹了口气,继续给鲁宣公分析时势。 原来,陈国先君陈灵公是一个荒滛无道的主,他居然看上了陈国大夫夏征舒的寡母夏姬。 而且行事非常高调,甚至居然经常伙同陈国大夫孔宁和仪行父集体偷情。 这让血气方刚的夏征舒忍无可忍,居然就弑杀了陈灵公,并自立为陈国国君。 鲁宣公是很喜欢听列国诸侯发生的那些大事的,尤其是一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当他听到这里时,不禁奇怪:“啊?堂堂陈侯,居然看中一寡妇?” 季孙行父叹了口气道:“主公,且不说夏征舒之寡母确实长得漂亮,可谓是世间第一大美女。 民间流传她还精通房中秘术,容颜永驻。所以陈侯就迷上了她,结果摊上了事,最后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可叹的是,夏征舒根本没有资格担任陈国国君,但整个陈国,貌似没人站出来管这事。 夏征舒居然自立为陈侯,为了获得支持,干脆投靠了楚国。” 陈国的事,让鲁宣公简直感到不可思议,但也感到当个国君简直就是个危险指数极高的工作。 他突然想孟氏家族前宗主公孙敖来。唉,男人管不住自己那玩意儿,迟早要摊上大事。

最新小说: 欧洲帝女花 明末的王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