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都市生活 > 我的芳华时代 > 第185章 宋慈与刘克庄(求订阅)

第185章 宋慈与刘克庄(求订阅)(1 / 2)

听到这句近乎灵魂的拷问,五位师兄师姐皆摇了摇头。

“刘克庄我知道,南宋后期的重要作家,诗属江湖派,独辟蹊径,追摹陆游,又受杨万里的影响。词则受辛弃疾的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比较突出,是辛派后劲中成就最大的词人。”孔泽自顾自地说道,“可是,你说的这首词我倒是没听说过。”

“离七点还有一会儿。”郑宗绪看了一眼手机屏幕,道:“你就给我们讲讲这二人吧。”

顾秋风也不推托,走到一张旋转座椅上坐下,开始说起了宋慈和刘克庄二人的故事。

“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20岁的宋慈进入太学学习,同一年,19岁的刘克庄进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监的学生多是贵族子弟,和太学的百姓子弟不同,但是南宋时代,国子监的学生是“挂靠”在太学里学习的,他们二人同时受教于理学大师真德秀门下,有着三年的同学时光。只不过那个时候,刘克庄不叫刘克庄,而是叫刘灼,克庄是他后来改的名。”

“往后的二十年,他们天各一方。”

“至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宋慈因父去世,回老家建阳守孝三年,这年十月,刘克庄到建阳任县令,二人这才有了见面的机会,同门同窗,再度会晤,感慨良多。”

“刘克庄在建阳为官期间,颇有善政,给尚未入仕的宋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宝庆二年冬,宋慈接到朝廷的任命,去信丰上任,官职是主薄。刘克庄见好友即将上任,高兴地为宋慈设宴饯别,宴席上,刘克庄写了两首《满江红》送给了他,在词中,刘克庄还规劝对起一的峒民宜采取安抚、招降的方法,对于好友的规劝,宋慈铭记于心。”

“这之后,他们二人四海仕宦,再未谋面。”

“理宗淳佑九年,公元1249年,宋慈病卒于广冻经略安抚使任上,后十年,宋慈的儿子宋秉孙找到刘克庄,请他为宋慈写墓志铭,七十多岁的刘克庄根据宋慈另一好友李昴英写的“行状”,提笔写下了《宋经略墓志铭》,而他追忆宋慈就是从建阳开始的:“余为建阳令,获友其邑中,豪杰而有所敬爱者曰宋公惠父……”

“刘克庄在墓志铭中,高度赞扬了宋慈的人品、功绩和清濂,认为他的声望可与辛弃疾、王左相比,殷殷之深情,可见一斑。”

“后人对宋慈的了解,一个是《洗园录》,一个就是《宋经略墓志铭》。”

“嗯,基本就是这样子!”

405教室一片安静。

显然,五位师兄师姐还沉浸在宋慈和刘克庄二人的故事里。

“唉!”

吴刚感叹道:“宋慈之于刘克庄,犹如李白之于杜甫、元稹之于白居易。”

“刚才你说有两首《满江红》,另外一首是怎么样的?”郑宗绪突然开口说道。

顾秋风暗暗佩服郑博士敏锐的洞察力,笑了笑,道:“落日登楼,谁管彼,倦游狂客。待唤起,沦浪渔父,隔江吹笛。看山看水身尚健,忧晴忧雨头先白。对暮云,不见美人来,遥无碧。山中鹤,应相忆;沙上鹭,浑相识。想石田茅屋,草深三尺。空有鬓如潘骑省,断无面见陶彭泽。便倒倾海水浣衣尘,难溅涤。”

“顾秋风,你知道的还真多!”

孔泽不由发出一声赞叹,如果说上周五顾秋风小露了一手,他还只是微微吃惊的话,那么这一回,他对顾秋风真的是有点儿佩服了。

感觉这哥们儿,好像什么都知道啊!

“你的基本功确实不错!”

施文秀和李小红也是赞叹不已。

至于吴刚,他已经把泡好的咖啡给顾秋风端了过来。

这倒不是什么“给大佬跪了”、“给大佬敬茶”,完全是为了“恶搞”一下气氛。

“感谢你免费给我们说了一回书,请……满饮此杯!”他说。

最新小说: 洋超蜜灿 出名真的很简单 象棋俗人 转世仙人的现代日常remake 我是大玩家 我的日常笔记1 含生草之与魔鬼的契约 在跑路了吗 囚灵世 我的1992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