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586章 颜回妙计穿珠线

第586章 颜回妙计穿珠线(1 / 1)

正热烈着呢,突然公良孺急急前来,对孔子施礼道:“夫子,国君有事相请。” 陈侯又有何事?孔子带着端木赐、仲由、颜回等几个弟子跟着公良孺去陈宫。 路上,孔子向公良孺探听相关情况。 公良孺叹着气,一边摇头一边向孔子汇报。 原来,在咄咄逼人的吴国不断威胁下,陈国的日子过得很辛苦。 陈国,必须抱紧一根大腿。否则,极有可能如蔡国一样,被迫离开故土,迁移至吴国。 这根大腿,陈国却很难选择。 朝臣分成了两派,亲楚派和亲晋派。此时,新晋派貌似占了上风。 毕竟,陈国一直未加入反晋联盟。而此时的晋国,平叛形势一片大好,晋国中军元帅赵鞅甚至敢出兵威逼周王室。 至于齐国、郑国、卫国等反晋联盟圈的诸侯列国,一个个江河日下。 宋国甚至直接向晋国示好,对此前的反晋思想予以了检讨,并以讨伐曹国、郑国等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布宋国将继续尊晋国为中原诸侯联盟盟主的决心。 陈国,还是跟着晋国吧。 但,那就意味着陈国必将背弃曾经的盟友楚国,而楚国此时已经恢复了元气,一旦陈国亲晋,那楚国定然发怒。 想当年,楚国一怒,就把陈国给灭了。 想到这里,陈湣公不寒而栗。 从内心上讲,陈湣公是亲楚的。毕竟,陈国虽然历史上曾被楚国所灭,但楚国很快就让陈国复了国。 由于与楚国接壤,陈国与楚国之间早就有了民间的互相融合。 唉,难呐。如果命运可以选择,寡人才不想当这破国君哩。 突然想起孔子就在陈国,所以陈湣公想请孔子帮自己出出主意。 陈湣公忧心冲冲,近侍陈三给他倒上茶,陈湣公甚至都有点羡慕这些近侍了。只需要贯彻执行上级的命令即可,不需要绞尽脑汁想着什么国计民生大事要事。 近侍陈三倒了茶水后,退至一边。陈湣公看着陈三,想起一事,问道:“陈三,寡人那颗冠珠,穿好了吗?” 陈三忙惶恐伏地请罪:“主公,那冠珠,乃九曲明珠。臣无能,费心尽力无数次,均未能穿线。” 陈湣公叹了口气,道:“这也难怪你,寡人自得到此珠后,无人能成功。” 这颗明珠,乃陈国复国之时,由楚国先君楚平王所赠。 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心念坚定,排队万难,终归能有始有终。 这是楚平王当初对自己的爷爷、陈国先君陈惠公的勉励,希望陈国复国后,楚陈两国能够摒弃前嫌,世代友好。 爷爷陈惠公,父亲陈怀公都对楚国心存感激。陈湣公心心念着这颗九曲明珠,这是陈国与楚国友好的象征。 如今,珠线已断。 楚国,被吴国击败后,元气大伤。陈国,是否要继续走亲楚路线? 已断的珠线,是否意味着陈国应该放弃此前的追随楚国路线? 珠线,还能续否? 陈湣公正胡思乱想着,大夫公良孺带着孔子等人进见。 孔子施礼后,问陈湣公:“刚刚,丘见陈侯叹气,不知为何事烦忧?” 陈湣公忙道:“哦,夫子请上坐,给夫子上茶。” 然后随口道:“寡人手头一九曲明珠,因无法穿线,故不能嵌冠。唉,想想寡国,虽小但亦有人口百万,居然无一人能穿一珠,不由叹气,正好被夫子所见,实在尴尬。” 孔子笑道:“居然有这事?陈侯不妨予丘一观?” 陈湣公命近侍陈三将九曲明珠取来,交给孔子:“夫子,此珠乃多年前楚子所赠,因其孔极细且多曲折,故一直无法穿线。” 孔子仔细看了看明珠,见珠圆润亮白,比寻常珍珠要大上数倍。中有一孔,穿透两端。 令人称奇的是,此孔并非直孔,而是在珠中间蜿蜒曲折。也不知是哪位巧匠,居然能在珠上打出如此曲折之孔,更能够穿线而挂。 想必是年代久远,故原先所穿丝线磨断。陈湣公不知用了多少办法,结果陈国宫中无人能穿。 朝中大臣,谁不知陈湣公此番拿出九曲明珠之意? 亲晋派顿时乐了:主公喂,珠线已断,已不能续喽。楚国,不值得陈国追随了。 意识形态之争,无论古今,无论中外,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尤其是受科学技术极端限制的春秋时期,一个今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现象,足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 孔子何许人也?岂有不知之理? 在陈国三年,已经让孔子对旁边的楚国,有了更多的了解。 楚子有德啊。 嗯,是时候好好介绍一下楚国了,尤其是要介绍一下此时的楚国国君楚昭王。 孔子说楚子有德,讲的就是楚昭王是一位明君! 楚昭王熊轸,自公元前516年继任楚王以来,经历了可谓楚国自建国以来最羞辱的一段历史。 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之战,二十万楚军被三万吴军击败,楚国都城郢都被占领。吴军在郢都大举烧杀抢掠,给春秋列国留下了暴军、兽军形象。 少年楚昭王在国家将亡的危难时刻,以火燃象尾之计,率楚国大夫宫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逃离郢都。 楚昭王号召全国人民勇敢站起来,奋起抗击万恶的吴国侵略者。 国家危亡之际,楚国上至楚王、王族子弟和公卿大夫,下至普通民众,“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级英雄形象。 楚昭王长庶兄公子申坚决响应,果断树起王旗,安定人心,招集散兵,组织楚国人民抗战。 楚国大夫申包胥只身赴秦国,哭秦廷,得援兵。 最终,楚国上下同仇敌忾,加上秦国的援助,并于公元前505年6月,于稷邑大败吴军,一举将吴国侵略者赶出了楚国。 孔子在陈国期间,听闻了大量关于楚昭王的故事。 据说,楚昭王返回郢都后,并没有回寝宫休息,更没有面对残破的郢都和楚王宫一蹶不振。 楚昭王甚至没有来得及去安慰探望饱受吴军暴行欺侮的夫人,回郢都后的第一件事,是率众臣祭告宗庙,向历代先王告罪,然后查看祖先陵墓是否受到破坏。 要知道,包括楚昭王夫人在内的后宫佳丽均失身于吴军将士,楚昭王夫人认为自己没脸见大王,再加上楚昭王一回郢都并没有直接来探望自己,伤心之下,自尽于楚王宫! 楚昭王伤心不已,他立即传令:后宫之辱,实乃不谷之过,众女休得多想,照常上班下班。 回郢都后的第一次朝会,楚昭王并没有因赶走了吴国侵略者而面有丝毫喜悦之色。面对群臣,楚昭王沉声道: “不谷任用奸人,导致国家到了败亡边缘。如果没有众卿家,楚国哪还能见天日?不谷哪还能坐在此位? 一切,都是不谷之罪,而大楚如今光复,全凭众卿之力,不谷代表历代先王,向众卿致谢!” 说罢,楚照王站起来,向众臣俯首请罪。 此举令楚国上下心里感慨万分。楚王谦虚有礼,楚国有望啊。 然后,楚昭王犒赏来援秦军将佐,抚恤死难的将士,备礼遣使赴秦国致谢。 再是率众官至军营,重赏有功之臣,犒赏全体将士,厚恤死难的士兵家属。 楚昭王所为,无可挑剔,楚国上下都对这位年轻的楚王无比拥戴。 随后,楚昭王命楚军主动出击,于公元前505年9月灭了助纣为虐的唐国。 吴国强势报复楚国,先于公元前505年大败楚国盟国越国,再于公元前504年大破楚国水师,兵锋再次直指楚国。 面对吴国的猖狂进攻,年轻的楚昭王心坚如铁,发誓坚决抗击吴国。 经历了苦难的楚昭王更非凭一时之气而失心中方寸,他下令迁都以避吴锋芒,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治、安民卫国、强化军力的措施。 据说,楚昭王实施了轻瑶蒲赋、善待百姓的亲民政策,楚国国力迅速恢复。 公元前496年,楚昭王又先后率军灭了曾助纣为虐站队吴国侵入楚国的顿国、胡国。 楚国,再次以强国的形象展现在春秋江湖! 收拾了顿国和胡国后,楚昭王命楚军包围引发吴楚柏举之战的罪魁祸首蔡国,逼迫蔡国不得不向吴国方向迁都,以避开楚国报复。 公元前491年夏季,楚国攻下夷虎,开始策划重回中原争霸。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楚王,令孔子也心生仰慕。 如今,陈国居然还要纠结亲楚还是亲晋,这样的国家,实在没有前途了。 考虑到自己在陈国这几年,这位陈侯对自己还算客气,那自己总得为陈侯出点谋划点策吧。 孔子心中有数。他将陈湣公递给自己的那颗九曲明珠看了又看,对陈湣公道:“确实,要将丝线从中穿过,难。但事在人为,只要坚定信念,没有办不到的事。” 陈湣公疑惑道:“夫子真能成功?” 孔子对陈湣公道:“穿此九曲明珠,又有何难哉?子渊,汝来一试。” 颜回微笑上前,接过九曲明珠,细细看了一番后,对陈湣公道:“君侯,请以此试之:蜜汁润珠孔,蚕丝粘蚁尾,蚁珠置于匣,密盖置一夜。” 此言一出,满朝皆叹服。不需要试验,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可以想象,拖着一根蚕丝的蚂蚁,受蜜计之诱,必穿孔而入珠,固定能将蚕丝带入珠孔。 一旦极细蚕丝入珠孔,再导之以较粗丝线,岂不是成了? 孔子弟子,不愧个个英杰之士也。 陈湣公感慨万分,天意也,九曲明珠成功穿孔,这意味着陈国得顺应天意,紧紧追随楚国! 颜回之法,又是如何得知呢? 当陈湣公细问颜回时,颜回谦恭道:“此实非回之计,乃乡野采桑女之法也。” 陈湣公疑惑道:“子渊先生说是乡野采桑女之法,不知此采桑女在何处?” 颜回微微一笑,答道:“贵国境内,但凡采桑者,均应知此法。君侯,高手在民间呐。” 原来,在陈国这些年,孔子与众弟子经常走村入户,了解陈国风土人情,宣传儒家礼教。 借蚁鼠穿孔,于民间甚为流行。颜回正是在某次于乡间,发现一采桑女用此法穿珠,故学而得之。 今于陈国朝堂讲来,顿时帮陈湣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九曲明珠穿线难题。当然,也展示了儒门弟子的智慧。 陈国公卿大夫们,往往居于都市,进出朝堂,却对该些民间技艺知之甚少。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此乃求学之道也。 陈湣公心中大定,对孔子施礼以谢。他决定重用孔子师徒。

最新小说: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 火枪洗明路 云落流霞映山天 黑龙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