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327章 御叔不作不死

第327章 御叔不作不死(1 / 1)

在晋国的武装干涉支持下,齐国总算老实了。 列国诸侯一看,鲁国得到了晋国老大哥的全力庇护,自然也高看鲁国几眼。 尤其是澶渊会盟后,鲁国接连迎来了喜事。 如邾国被鲁国揍了一顿后,邾国大夫居然带着两个封邑投靠鲁国。 现在是曹国。 曹国作为春秋十二诸侯之一,且又是伯爵姬姓诸侯,居然再次朝见鲁国。 可以说,周边列国诸侯中,曹国与鲁国的关系非同一般。 公元前555年,为了帮鲁国出头,晋国组织联军讨伐齐国。 曹国国君曹文公亲自率军参战,且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结果牺牲于平阴之役。 其子曹滕继位为曹国国君,即曹武公。 曹武公自即位以来,每年都亲自朝见鲁襄公,这让鲁国非常感动。 前面我们说过,曹国与鲁国的地位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姬姓兄弟诸侯。但曹国甘愿在鲁国面前把自己降低一个等级,这对鲁国来讲,曹国确实太有礼貌了。 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好好为曹伯多说几句好话。 鲁襄公一直这样想。 所谓的多说几句好话,一是向晋国老大说,二是向天子说。 此时的鲁国,既是中原诸侯联盟盟主晋国面前的红人,又是大周王朝的宗邦诸侯。 唉,有眼光的国家都在图谋着富国强兵搞发展改革,这也是这些国家在春秋以后进入战国,仍旧能够顽强存活下来的根本原因。 靠着抱大腿以及祖上功德而受封的爵位、地位等就能够安享太平的国家战略,在后来血淋淋的现实面前,那只能是一个幻想。 当然,现在的鲁国是需要这样的大腿,也需要这样的政治地位。 随着世仇邾国几乎不敢再发多少声音,强敌齐国基本被打趴下,曹国国君都亲自来朝见,鲁国的外部环境貌似非常好。 这一切,当然得感谢晋国。 所以,鲁国几乎每年都要与晋国发生点直接关系。不是参加晋国组织的国际会盟,就是赴晋国朝见。 鲁襄公几乎都要亲自参加。 尤其是赴晋国朝见,除非鲁襄公实在太忙或者生病,不得已派出重臣带着大把财物去晋国。否则,肯定是鲁襄公亲自出面。 赴晋国朝见,理所当然地列入鲁国每年度的重点工作计划。 鲁国的公卿大夫们,也将能够赴晋国朝见作为自己的立功机会。 这一次,是卿大夫臧孙纥得到了赴晋国朝见的机会。 我们刚刚讲过,此时的鲁国有一个客观问题,那就是盗贼横行。臧孙纥是鲁国卿大夫,更是大司寇,缉拿盗贼是其重要主体责任。 但当季孙宿提醒他要认真履职时,臧孙纥居然晃着脑袋搬出一套“念兹在兹,释兹在兹”的理论,来为自己开脱,这简直就是强词夺理。 但季孙宿胸中那点墨水确实干不过臧孙纥,所以被臧孙纥这套高深的礼论和理论给驳了个面红耳赤。 也因为如此,季孙宿对臧孙纥非常有意见。这个意见的结果,就是在背后说一些这个老学究的坏话。 要知道,臧孙纥作为臧氏家族宗主,虽然个子矮小,但饱读诗书,聪明透顶。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鲁国的公卿大夫们在臧孙纥面前都不敢讲理论。 由于臧孙纥能够根据一些事物的表象而说出其内在联系,将道理说得极为通透,甚至往往准确推测其发展结果,被认为具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故在鲁国民间,臧孙纥获得了“圣人”之誉。 公元前551年春,臧孙纥意外获得了赴晋国朝见的机会。这个意外,当然是鲁襄公自己无法亲自出差之故。 鲁襄公为何不能亲自赴晋国朝见晋灵公? 原来,鲁襄公刚刚参加了由晋国主持的商任会盟。这次会盟是晋国要求中原列国诸侯统一思想,不得接纳叛逃的晋国卿大夫栾盈。 这便是晋国历史上的栾盈之乱,关于晋国这档子内乱的事,我们接下来会讲。 由于鲁襄公刚从商任之盟中回国,又逢正月,年度内一大堆事要安排,所以赴晋国朝见的事,就交给了臧孙纥。 臧孙纥当然很高兴,人一高兴往往会得意。 臧孙纥带着满载财物的车队出发了,但不巧刚到鲁国重镇御邑就遇上了大雨,只好选择避雨。 当时御邑大夫为御叔,御叔本是臧孙纥的朋友,同样也是学富五车,两人年轻时经常喝茶论道,指点时事。 但如今的臧孙纥已经贵为鲁国卿大夫,而自己仍旧是一邑大夫,御叔当然有些不爽。 哼,无非是凭着祖上功德而入朝为卿,你臧孙纥有几斤几两老子还不知道? 什么未卜先知,精准预测,圣人之誉,都是屁!凭真本事,老子哪点不如你? 尤其是臧孙纥曾经率鲁军与邾国作战时,曾被邾军打得大败。 前段时间从曲阜传来的消息,上卿季孙宿都对臧孙纥不认真履行职责缉拿盗贼心存不满,御叔更对臧孙纥有些看法了。 所以,御叔对臧孙纥的看法是:此人徒有虚名,毫无真才实学。至少在咱老御面前,你臧孙纥没多少花头。 如今好了,听下人报告说臧孙纥经过御邑,前来拜会朋友,御叔登时就来劲了: 哈,你臧孙纥哪里是专程来拜会朋友的?这不是正下着大雨,你小子是来避雨来了啊。 哼,这雨一直不停,你臧孙纥得在老子这里一直住下去。你这浩浩荡荡数百人的队伍,还不把老子给吃穷? 好小子,平时不见你主动前来看望老朋友,这次倒来白吃白喝了啊。 那行,等会看老子好好奚落奚落你。 御叔满脸不悦,但毕竟臧孙纥是朝中重臣,大领导,不能直接让他吃闭门羹。 他立即命令下人将为自己准备的酒食等撤去,然后整了整衣冠,出门迎接臧孙纥。 臧孙纥哪会去想御叔内心这些小九九?他还以为自己经过御邑,前来看望一下你御叔,这是尽朋友之份。 所以,当他见御叔站在府前迎接自己,忙三步并作两步,热情迎上前去,大声叫道:“御叔,好久不见,纥甚为想念啊。” 臧孙纥满以为,自己的老朋友御叔会给自己来一个热烈的拥抱之类的,但御叔却特意避了避,还指了指臧孙纥身上的雨滴,一脸鄙夷的样子,道: “哟,你臧孙辰不是能预卜未知吗?难道没算出来这老天要下雨?这不?遭雨淋了吧?” 臧孙纥一时呆愣在那里,饶是他学富五车,也没想到自己的老朋友御叔居然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奚落自己,自然沮丧到了极点。 只见御叔又道:“如果国君此次能让在下出使晋国,在下肯定会择一个好天气出门,保证不让使团因雨淋而受到损害。” 臧孙纥哪还有心情? 明显御叔根本不想接待自己! 无奈之下,臧孙纥只好拱拱手,施了个礼,率领使团转身冒雨就走。 这事不径而飞,传到了上卿叔孙豹的耳朵。 叔孙豹大怒,对鲁襄公道:“御叔此人,纯粹就是妒忌臧孙纥代表国家出使。他非但不为国之要事提供帮忙,反而以言语侮辱国家重臣。 这种人的心态已经扭曲,简直就是国之蛀虫,不予以惩戒,国家法度之威严何在?” 最后,给予御叔的处理从此御邑将上交国家的收入整整增加一倍,从原来收入的三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 这叫什么? 典型的不作不死! 御叔只是鲁国春秋史上一个无名小辈,姬姓,鲁氏。因他的封邑在御邑,后人以封邑名御为氏,这便有了中华姓氏库中的御姓渊源。 叔,只能说他曾经是某位国君的叔叔辈,并非是当时他的名字。 御邑,在春秋列国诸侯中共出现过三处,鲁国的御邑,为鲁御叔封邑;陈国有一个御邑,为陈国公子陈御寇的封邑;宋国也有一个御邑,为宋国公子宋御说的封邑。 说起这个御,也颇有意思。 御的本意是统领、指挥,所以历古以来,这个御字非常高大上。 据说,开天辟地的盘古氏,最早被称为汤古氏(也称浑敦氏),是人类始祖,被认为是“首出御世者”,统领统治世界之意。 盘古的后人中,有人便以御为官,再以官为氏。 据说黄帝时,任大鸿、常先两族为御官。到了尧帝时,任羲氏、和氏两族为御官。 故鸿氏、常氏、羲氏、和氏此四族后裔均为有御氏。 到后来的一些御官,如车御,指驾驶车辆的官;女御,指负责天子就寝的女官;日御,指负责推算历象的官。 直到后来秦汉时的御史,其地位相当天子的特使,不亚于宰相之职,负责统领百官等。 再到后来,御就成了皇帝的专用词,如御林军、御书等。 据说,鲁国的御邑,其故城在河南临颖之豢龙城,相传为古代的御龙氏封邑。 我们曾说过,夏代时,唐国国君刘累因善养龙,被天子孔甲赐为御龙氏,其后代以御为氏,这也是御姓之渊源之一。

最新小说: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 火枪洗明路 云落流霞映山天 黑龙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