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300章 鲁襄公为吴王寿梦哭丧

第300章 鲁襄公为吴王寿梦哭丧(1 / 1)

那鲁襄公就眼睁睁看着鲁国公室被三大家族给侵占? 当然了,鲁国的春秋史上,最窝囊、最可怜、最受气的国君,敢情就是这位鲁襄公了。 一切的一切,就是自己实在太年幼就即位,国政不得不由三桓掌控。 本来,在晋国国君晋悼公的干涉下,鲁襄公亲政了,但他亲政两年了,现在十四岁了,但根本没真正亲过什么具体政务。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而且并非是天纵英才的那种,哪敢对牢牢把控鲁国政坛的三桓有半毛钱意见? 鲁襄公自即位以来,年仅三岁。然后我们不断见到鲁襄公奔波在国际舞台,几乎这十余年来,他貌似就到处在奔波。 当然,他只是一个傀儡,因为每次出门,都是由卿大夫在旁边陪护的。 鲁襄公根本不可能代表鲁国,甚至连自己都代表不了。 直到他十二岁了,仲孙蔑陪着鲁襄公参加晋国组织的伐郑行动,结束后送晋悼公回国。 在黄河岸边,晋悼公请鲁襄公吃饭,问他年龄,他都不敢回答! 最后是仲孙蔑代他回答。 这让同样是少年即位的晋悼公对鲁襄公非常同情,晋悼公故意提醒鲁国卿大夫们,说鲁侯年满十二可以行冠礼了。 晋悼公的意思就是希望鲁襄公能够亲政,将公室的权力慢慢收归。 但令晋悼公万万没料到的是,正因为如此,以季氏家族为首的三桓,反而对慢慢长大的鲁襄公忌惮起来。 于是借着军制改革之际,来了一个先下手为强,将原本属于国君的军队给分了,同时分掉了一大半的原本从属于国家军队的士大夫和土地! 但凡是个人,只要在鲁国国君这个位置上,都会对此愤愤不平! 但又无可奈何! 鲁襄公如今已经十四岁了,他当然也是如此。 对此时已经丧失了父母双亲的鲁襄公来说,这世上没有一个鲁国人是值得自己信赖的! 唯有晋国,才是自己最大的依靠! 鲁襄公更相信,只要自己牢牢追随着晋国,尤其是那位对自己暗中加以关怀的晋侯,那他至少是安全的。 所以,这些年来,鲁襄公对晋国的事业尤为重视,什么事都亲历亲为。 公元前562年4月,鲁襄公又参加了晋国组织的晋、鲁、宋、卫、曹、齐、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国联军讨伐郑国,并参加了这十二国的亳城会盟。 同年7月,鲁襄公又参加了十二国萧鱼之会。 根据会议精神,派出鲁军再次讨伐郑国,最终郑国实在招架不住,投降联军。 晋国疲楚制楚的大业,终于取得了标志性的胜利。 鲁国在最近几年对晋国一连串的军事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极强执行力,让晋国非常满意。 鲁襄公也知道,晋楚争霸中,晋国最在乎的是中原的郑国,以及东南的吴国和西方大国秦国。 郑国是要争取的,所以鲁国的态度就是晋国要打郑国,鲁国就跟着晋国去打就是。 郑国归顺了晋国,鲁国就立即向郑国示好。 吴国是新加入的盟国,也是晋国最看重牵制和疲楚的重要诸侯。 更何况,吴国还是一个姬姓诸侯,那可是鲁国的兄弟同宗之国,必须要交好吴国。 而且,此时的吴国与鲁国都是晋国主导的柤地会盟的签约国,即大家都是盟国。 只是,鲁襄公很遗憾,鲁国根本没有什么交好吴国的资本,无法向晋国展示自己的鲁国对吴国是何等重视。 这令鲁襄公非常郁闷。 那就等吧,只要有机会,鲁襄公就让吴国人知道,鲁国是高度重视吴国的。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前561年秋,吴王寿梦去世。 人家国丧,对你鲁襄公居然是一个机会? 是的,因为鲁国是全世界最讲周礼的国家。 吴国的国丧,鲁襄公当然可以大作文章。 根据周礼,一国国君去世就得向盟国发出讣告。 鲁襄公接到讣告后,立即到宗庙即祭祀周文王的庙里哭丧! 关于庙,春秋时期至少在鲁国是有着严格讲究的,有宗庙、祖庙和祭庙之分。 宗庙是指为周文王建造的庙,祖庙是指为周公旦建造的庙,祭庙是指为鲁襄公父亲鲁成公建造的庙。 异姓诸侯去世,鲁襄公不需要到庙里哭丧,只需要在都城曲阜城外,面朝该国的方向哭几声即可。 但同姓诸侯去世,需要到宗庙哭丧。 同宗诸侯,如邢国、凡国、蒋国、茅国、胙国、祭国这些都是周公旦后代所建立的国家,其诸侯去世,鲁襄公要到祖庙哭丧。 兄弟这样的同族去世,鲁襄公则到父亲鲁成公的祭庙哭丧。 当然,春秋到了这个年代,不大可能再有兄弟诸侯出现了,到处可见的是诸侯国被兼并灭亡,哪还有新分封某个兄弟为诸侯国的? 鲁襄公在宗庙为吴王寿梦哭丧,这当然感动了吴国,也让晋国非常欣慰。 紧接着,公元前561年冬,鲁襄公再次亲赴晋国朝见晋悼公,理由就是先前晋国派出卿大夫士鲂聘问过鲁国。 对晋国,鲁襄公把礼仪坚持得无比仔细到位。 这一次去晋国,鲁襄公干脆就在晋国过了年。直到第二年春,才返回鲁国。 鲁襄公其实很不愿意呆在鲁国。 在国外,他至少还是一国之君,能够得到尊重。 但在国内,他几乎什么也不能做,几乎没有丝毫的尊严可言。

最新小说: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 火枪洗明路 云落流霞映山天 黑龙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