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278章 鄢陵之战1

第278章 鄢陵之战1(1 / 1)

让鲁国叹服的是,晋国的对楚一战,绝对不是愣头青一样的直接出兵跟楚国干。 晋国需要作进一步的准备,这个准备,就是公开将吴国拉进自己的圈子。 公元前576年周历11月,晋国组织了中原列国诸侯会议,与吴国一起商议如何对楚国来一场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鲁成公这次不用辛劳了,代表鲁国参会的,是叔孙侨如。 因为这次会议,并非是国际盟会,而只是一个初步磋商。 但就这样一个初步磋商,让楚国高度紧张起来。 让楚国高度紧张的除了吴国终于加入了晋国同盟圈,关键是这次会议的地点,居然选择到了钟离。 钟离,原本一个淮水流域的赢姓小国,相传是伯益后人所建。 随着楚国崛起,钟离归附楚国,是楚国的附庸国。 钟离地处徐国与吴国之间,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因为后来,这里出了一位叫朱元璋的大明开国皇帝。 正是这位姓朱的皇帝,将钟离改名为凤阳。 这个就不多扯了,反正对楚国来说,一帮家伙聚在一起商量着对付自己,居然把会议地点放到了自己家里! 楚国掂了掂自己的斤量,突然发现自从传统盟友秦国被打残后,自己基本没了盟友。 而且,那个春秋新贵吴国的实力越来越可怕。如果这个时候楚国再继续对中原用兵,那可能会遭到重大打击。 难道就任由不利于己的态势继续发展下去? 当然不可以。 那除了发动战争,还有什么办法? 办法是有的,那便是拉拢中原诸侯。 中原诸侯中,除晋国外,战斗力最强的,无疑是郑国和齐国。 但齐国不好控制,一方面离楚国远,另一方面齐国本身也想着称霸江湖。 那就是郑国了! 楚国行动了,但楚国这一次没有动用武力,而是破天荒采取了怀柔政策: 一是借许国向楚国救助之际,帮助许国迁国至楚国内地,彻底解决郑国与许国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就变相承认郑国占有许国的许田为合法行为。 二是以属于楚国的汝阴之地,换郑国对楚国的归顺。 汝阴之地,即汝水以北的土地。郑国得此好处,立即表示背叛晋国,全面归顺楚国。 楚国大喜,立即命令郑国全面进攻宋国。 在楚国看来,正是这个宋国,忽悠了楚国,诱使楚国与晋国达成弭兵会盟,结果让楚国利益得到了极大的损害,让晋国获得了巨大利益。 郑国与宋国本就是世仇。此时得到楚国大力支持,立即发兵进攻宋国。 宋国哪曾想到,郑国居然也背弃了弭兵会盟盟约,悍然向自己开炮? 公元前575年夏,郑国大举进攻宋国,宋国惨败。 史料记载,全军覆没,统帅被俘。 曾经在弭兵会盟盟约上签过字的卫国见郑国居然背弃盟约,勃然大怒,立即发兵讨伐郑国,并向晋国请求狠狠教训郑国。 晋国见弭兵会盟盟约已经完全成了一张空纸,再加上已经作足了准备。 此时更有郑国挑头闹事,立即出动主力部队,浩浩荡荡向郑国开进。 楚国见晋军出动,哪还坐得住? 楚共王亲率三军立即北上。 公元前575年6月,晋、楚两军在郑国的鄢陵相遇。 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当时在郑国境内。 这是晋楚主力部队的第三次正面交锋。第一次,城濮大战,晋胜楚败。第二次,邲地之战,楚胜晋败。 这是第三次,三局定胜负,谁胜谁就是老大。 鲁成公看得心惊肉跳,他知道鲁国必须考虑一个站队问题。 鲁成公主持召开了重特大事件酝酿会议。 会上,仲孙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晋军必胜,楚军必败,鲁国必须全力支持晋国。 仲孙蔑的理由有三个: 一是此时的晋国是在得到了除郑国、陈国、蔡国、许国以外的几乎全部中原诸侯的支持! 相比之下,楚国的盟友有战斗力的只有一个郑国,陈国、蔡国、许国是完全忽略不计的。 二是晋国已经完成了西线的安定,可以将主力悉数投向对楚之战。 而楚国,则还要面临来自东线吴国的袭扰。 一旦晋楚两军进入胶着状态,吴国这个生力军从楚国东线向楚国发起进攻,楚国将应接不暇,自乱阵脚。 三是从军事情报上分析,此次晋军出兵郑国,从国君到各路帅佐思想高度统一。 晋国四军,留守一军和一位卿大夫以备不测,三军六帅佐悉数出动。 另外,晋国还派出了几位重量级的卿和大夫积极进行外交活动,以动员更多的中原诸侯参战。 正说着,晋国大夫栾黡到访,带来的命令,就是要求鲁国参加晋国对楚国的战事。 仲孙蔑已经为鲁国作出了站边选队,与栾黡带来的晋国命令相符合。 那就出兵吧,帮助晋国打楚国。 当然,鲁成公此次带的鲁军并不多。 其实晋国也没提关于鲁军数量上的要求,晋国只需要一个外交上对楚国的压倒性优势即可。 鲁成公当然也不想带更多的军队,虽然此时鲁国已经作出了站边选队,但他根据季孙行父的意见,认为小心驶得万年船,不能彻底得罪楚国。 一旦战场形势风云突变,万一楚军战胜,那自己也有理由避免楚国的过度报复。

最新小说: 欧洲帝女花 明末的王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