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261章 国佐据理力争

第261章 国佐据理力争(1 / 1)

齐军在鞍地之战败于晋军,齐顷公无奈率齐军退回都城临淄。 晋国联军随即便包围了临淄。 齐顷公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自己作为国君,得为整个齐国负责。 败了便是败了,这很正常,接下来要做的是败了以后到底该怎么做。 郤克见齐国愿意求和,直接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割地归顺。要求齐国将侵占卫国、鲁国的土地全部归还给两国,并服从晋国的领导。 第二,齐国境内的田垅必须全部改为东西方向。 第三,齐顷公的母亲萧桐叔子必须被带到晋国作人质。 齐顷公一听便火大了,他当场便发了飚:“其他的都好谈,要让母后做人质,免谈! 不是继续打么?那就继续打,他们要打几仗,寡人都陪他们打! 哪怕是败了,败一次,再来一次,再败再来!直到整个齐国无兵可打为止!” 发了一顿火后,齐顷公冷静了下来,对上卿国佐道:“就请大夫全权处理谈判事宜吧,多带些玉器财帛去,一切由您决定。 除了绝对不能让母后去晋国外,其余的大夫您看着办。” 国佐是齐国两大卿大夫世家之国氏家族宗主,也是当时齐国的执政大臣,此次受命与晋国谈判,压力可想而知。 任何外交活动,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为基础,那是注定要屈辱的。 齐国正是在已经被打败了后面临国家危亡之际,无奈与晋国谈判。 齐顷公是作好了最坏的打算的,但国佐却不能把齐国谈到最坏! 郤克在中军帅帐里会见了国佐,重新提了那三个条件。 对郤克来讲,前两个算是为公,那最后一个是为私。 堂堂晋国执政大臣,怎么能够忍受一个娘们的污辱,这个仇老子今天是必报不可的。 三个条件,第一个是两项具体内容,一项是齐国今后服从晋国的领导。 这一项,国佐立即答应了,反正对你晋国咱齐国暂时硬不起,那便服软就是。 另一项是归还前期从鲁国和卫国侵占的土地。 这个国佐代表齐国也答应了。这是当然,此次鞍之战,鲁、卫、曹等国也参战了。 而且,战役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齐国侵占他国的土地,鲁国、卫国向晋国求援,这才导致的鞍地之战。 第一个条件,郤克得到了满足,鲁国和卫国都很满意,齐国也愿意。顺利谈成。 第二个条件是齐国境内的田垅必须全部改为东西方向。 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晋国地处齐国之西,如果齐国境内的田垅从原来的以南北向为主改为东西向。 那就意味着田间的道路主要的也要转为东西向为主,当时可没有什么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什么的,除了田间道路外,其他的便是马路。 这一次,晋国召集了北狄、鲁、卫、曹等国讨伐齐国,当战车进入齐境时,发现齐国的道路基本是南北向的,这样一来便对自西而东进的晋军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郤克的意思很显然,你齐国既然归顺我晋国,那今后就允许晋国的战车很轻易进入齐国境内。 说得再干脆一点,那就是你齐国如果再不听话,那咱晋国就会随时讨伐你教训你。 为了教训你更加方便,所以你们得将道路重新修筑一下,修成东西向。 这样的条约,用我们熟悉的话来讲,那当然是不平等条约了。 国佐当然不肯答应,这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自己如果签了,那就会成为几千年后的晚清军机大臣李鸿章一样,受尽千古骂名。 国佐不能答应的还有一条,那便是第三条,把齐顷公母亲萧桐叔子送到晋国为人质。 这是国君的底线,国君是一位至孝之子,谁拿他母亲来作文章,他便会不顾一切跟你死磕到底。 国佐严肃地对郤克道:“元帅,寡君之所以派佐出使,与您谈判,目的是为了两国和好,共同维系诸侯秩序。 您提出的几个条件,关于归还侵占鲁卫国土之事,敝国愿意接受。 那是因为敝国虽然与鲁卫两国有领土纠纷,但既然现在诸侯以贵国为长,理应听从贵国的意见。 再说,是敝国占领在先,现在归还,理所当然。 但寡君之母乃齐之国母,晋齐两国原本就是甥舅之国,且世有姻亲。故齐之国母相当于晋之国母! 元帅请想想,如果有哪个国家,强行要将贵国国母押为人质,您会答应吗? 贵国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诸侯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 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这难道不是没有恩德吗? 再者,齐之田垅,已历数百年,这是按敝国的地势百姓自然修筑的。 如果为了贵国一时之私欲,而强行让敝国民众劳民伤财,去修筑这毫无意义的工程,岂不是是天下人都来笑话贵国吗? 先王划定诸侯疆界,治理天下,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其利,朝南朝东修起田埂。 现在贵国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要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只顾有利于贵国的战车出入,而不顾各地土性所宜,不是违背先王遗命吗? 违反先王就是不义,试问贵国以后怎么当诸侯的领袖?” 郤克沉着脸,大声道:“既然贵国不愿意接受和平条约,那也就不要怪本帅不客气了!” 国佐毫不退让,他也大声道:“寡国愿意和平,也愿意接受有德之国的领导。 想当初,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 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 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 如果贵国不同意,那寡国国君已有言辞在先了。 寡君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 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 承蒙您为求取敝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 既然您不答应,那就请贵国继续整备军队,敝国欢迎贵国帅师而来。 只请贵国在敝国的城下留一块让敝国将士列阵的区域,就此一战好了! 一战不够,就两战!两战不够,就三战!三战不够,就四战五战!直到战无可战,敝国灭亡!” 这里,国佐和齐顷公又为中华历史文化贡献了一个成语,因为史料原话是这样的: “请收拾余烬,背城借一,况其不胜,敢不唯命是听!” 这个成语便是“背城借一”,即在我们的都城前面借一块地方给予我们列阵。 春秋早期之前的冷兵器时代战场,那是需要列阵而战的。 不象春秋后期,以及后来的战国,作战的方式方法多了去了。 著名军事理论家、名将孙武还作了兵书十三篇,这些东东如果放在春秋早期,那是要被人痛骂的。 因为严重违反战礼军礼! 既然两国要开战,那便先列好阵再冲锋,这便是为什么说以前的战役非常有意思,意思就在于那是贵族战争。 旁边的季孙行父一看,闹僵了? 他转过头看了看卫国执政上卿孙林父,两人都很担心本国原本已经达到的要回土地的事也要黄。 孙林父就对郤克道:“元帅,算了吧,齐侯已经知错,且表示归还土地,愿意服从晋国领导了。” 季孙行父忙附和道:“元帅,算了吧。齐侯此人也是血性的很,再说齐国国内人心齐整,真的要僵下去,恐怕要让楚国给占了便宜去。” 郤克这才省悟过来,自己是晋国的中军元帅,代表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私欲。 如果因此而让本可以臣服的齐国再次叛晋,而主要原因却是齐国的那个老太太曾经羞辱过自己,自己一定要报仇。 这事传到晋国,估计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自己的郤氏家族分分钟便要被那些个虎视眈眈的大家族给干掉的。 看来,自己是被报仇给迷惑了眼睛。 郤克立即陪上笑脸,柔声对国佐道:“夫子切勿生气,本元帅也就开个玩笑。既然贵国愿意降服,那便安排盟誓吧。” 公元前589年周历7月13日,晋国、曹国、鲁国、卫国与齐国在齐国重镇爰娄订立盟约。 就这样,齐顷公本想着与晋一战从而确定齐国的霸业,重塑爷爷齐桓公时代齐国辉煌的梦想,随着晋齐鞍之战以齐国失败晋国得胜而完全破灭。 战败后的齐国,让出了很多年前侵占鲁国和卫国的土地,并表示断绝与楚国的联系,全面服从晋国的领导。

最新小说: 欧洲帝女花 明末的王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