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100章 储君隐忧

第100章 储君隐忧(1 / 1)

周公旦的四子伯龄则被封到了蒋地,建立了蒋国。 蒋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淮滨县的期思镇境内。当时的周公旦让周成王封给自己及儿子的一些国家,都是很难的,都要承担着保卫大周王朝的重担。 如蒋国,就是完全属于东夷武装的一支淮夷控制的地盘。 这样的诸侯,要么就很快被灭了,要么就在不断与戎狄蛮夷的战争中逐渐强大起来。 如齐国一开始也是姜子牙受封于东夷部落扎堆的山东,一开始也很难,在苦难中不断成长,最后成就春秋霸业。 蒋国却难以发展起来。公元前617年,被强大的晋国压制了北上中原的楚国,无奈向东发展,横扫了江淮流域,吞并了大量蛮夷武装地盘和诸侯国,蒋国就是其中之一。 蒋国被灭后,其后人以故国之名为氏,这便是中华姓氏中的蒋姓渊源,其始祖就是周公旦的儿子蒋伯龄。 接下来是邢国。 邢国是周公旦第五子姬苴的封国,邢国原为商王朝的诸侯国,大约在今天河北的邢台。 邢国的地位非常高,被视为大周王朝的北部屏藩,也是有权参与大商王朝祭祀历代先王大典的少数方国之一。 商王朝时期的邢国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很多,如司母戊大方鼎。 这个青铜古董中的绝世珍品,就是商王朝其中一位王子为祭祀其母亲、商王武丁夫人妇妌所铸造的。 而这位妇妌,正是来自邢国的公主。 据说,在商纣王时期,邢侯还是朝中三公之一。 当时商纣王建造离宫,将地址选在了邢国的沙丘之,建立了气势恢宏的沙丘宫苑,世人皆知的酒池肉林就在这里。 邢侯对商纣王的荒淫无道和胡作非为十分痛心,他愤而进谏,结果被商纣王杀死,是古邢国历史上一位因忠谏被诛的贤臣。 大商王朝灭亡后,大周王朝重新分封周公旦之子姬苴于邢国。当时给予邢国极大的权力,也赋予邢国极重的责任。 这个权力就是邢是与齐国一样,都有着对诸侯的征伐权。 只不过,齐国主要是在山东一带,而邢国主要是在太行山以东一带。 也就是说,邢国一开始就被定性为元侯,即地区方伯性质的诸侯。 这主要是从邢国当时的周边环境来考量的,因为邢国所处之地,是当时戎狄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周成王之所以封周公旦之子姬苴于邢国,就是要求邢国勇敢承担起阻止戎狄东出太行袭扰大周王朝京畿之地的重任。 自建国以来,邢国确实是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不断与太行山一带的戎狄部落长期征战。 作为元侯级别的大国诸侯,邢国经常与齐国、鲁国、晋国、卫国甚至燕国组建联军,沉重打击戎狄部落,为拱卫大周王朝立下了赫赫功劳。 但是,历史演进到了春秋,戎狄入侵中原越来越频繁,不少戎狄武装战斗力越来越强,对邢国这样视戎狄为仇敌的中原诸侯带头大哥自然是痛下杀手,故不断向邢国发起进攻。 就这样,饱受战火之苦的邢国在多次受到戎狄侵犯后,国力日渐衰落。 到后来,邢国甚至被一支侵入中原的戎狄武装给灭了国。 这些故事,我们稍后会讲。 第六子第七子第八子,分别封于茅国、胙国和祭国。 反正,当时周公旦共有八个儿子,人人都有封国。 这样一来,鲁国始封君鲁文公去世后,根本无法将君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只好传位于自己的嫡长子,即鲁考公。 这就是第一次鲁国国君继承办法,嫡长制。 鲁考公去世后,其国君之位就给了其弟弟公子熙,这便是鲁炀公。这就是第一次兄终弟及制。 鲁炀公传位于其嫡长子公子宰,即鲁炀公。于是又恢复到了嫡长制,也是第二次嫡长制。 鲁炀公之后传给了兄弟公子宰,即鲁幽公,这就是第二次兄终弟及制。 也就是说,鲁国实施的是两种继承制度相继更替的办法! 而且,历代以来,鲁国就是这样,非常顺利,谁都没有意见。 但是,我们已经讲过,天子周宣王却开玩笑似地从中搅了一把局,将鲁国这种特殊的继位法给打乱了。 那就是鲁武公时期,按理鲁国已经轮到了嫡长制,即鲁武公去世后,鲁国国君之位应由其嫡长子公子括继承。 但天子周宣王却偏偏恶作剧了一下,居然指定由鲁武公次子公子戏继承君位。 天子令已下,鲁国人有什么办法?只好遵照执行。 这使得一个人非常不满,那就是鲁括的儿子伯御。 他一直认为,鲁国的国君之位是自己老爸的,现在就这样没了? 老爸懦弱认了命,老子可不认命。 于是,鲁国历史上就出现了第一次弑君夺位,伯御直接造反,把已经当上国君的鲁懿公给干掉了,自立为国君,即鲁废公。 伯御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鲁国人居然让他在国君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多年。 最后天子出面干涉,出王师讨伐鲁国,干掉了鲁废公,立了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为国君,这便是鲁孝公。 这就是兄终弟及制了。 根据鲁国传统的继承法,鲁孝公以后,接下来鲁国应该实施嫡长制了,于是鲁孝公之子公子弗湟继位,即鲁惠公。 好了,看来是鲁国又回归到了兄终弟及制和嫡长继承制两种国君继承制度的轮替传统了。 所以,按理鲁惠公在去世后,应该将国君之位传给自己的兄弟。 但鲁惠公存了小九九,他排了一下最近几代鲁国的国君得位法,觉得应该废止所谓的两种继承制度轮流的怪胎习惯,今后鲁国就实施一种,即嫡长继承制。 但鲁惠公去世前,由于自己的嫡长子公子允年龄太小,自己又刚刚废止这种传统的鲁国国君继位法,所以非常担心公子允无法掌控朝局,所以就指定由自己的庶长子公子息姑继位。 这完全是破坏了大周王朝当时所有的君位继承法,这算几个意思? 你国君要么搞兄终弟及制,要么搞嫡长继承制,要么就两种继承法交替实施,却偏偏搞出一个什么庶长子继位? 庶长子当然可以继位,但那是有一个没有嫡子的前提。 现在你国君不是有嫡子吗?怎么不让他即位,偏偏让公子姑继位? 所以当时鲁国的舆论是一片哗然,但鲁国人又是特别讲忠君爱国的,国君既然这样决定了,至少谁也不敢公然反对。 这下可苦了继位的公子息姑,即鲁隐公。 鲁隐公即位之后,朝中公卿大夫几乎都我行我素自搞一套,鲁隐公根本无法控制朝局。 鲁国甚至出现了居然未经国君鲁隐公批准,就敢私自率军参与诸侯征伐这样的事来。 鲁隐公能怎么办? 他只能做两件事:一是勤勉履职,努力将国家给治理好。 这一点,鲁隐公确实是做到了。 鲁隐公在位期间,鲁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政绩不但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连原来对他意见大了去的一帮鲁国公卿大夫们,也是点赞的。 第二件事就是宣布自己只是摄政国君,自己只是帮助年幼的弟弟公子允暂时执政而已。 等公子允长大了,是要还政于他的。 这样一来,就意味着鲁国坚持了嫡长继承制。公子允是嫡长子,国君之位是他的,而不是自己这个庶长子的。 鲁隐公的一生虽然低调谨慎,而且勤勉执政,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积极作为,但最终落得一个什么下场? 死于非命。 每每想到此,鲁庄公心中不寒而栗。 鲁庄公之所以会不寒而栗,因为他虽然表面上宠幸哀姜,但内心里却对自己自由恋爱大胆追求来的那位孟任非常想念。 孟任已经去世多年了,但基于这种怀念,鲁庄公甚至不顾最讲礼仪的国人们的议论,一连修建了好几个高台。 高台,正是鲁庄公与孟任美好爱情故事的见证! 也正因为对孟任的特殊情感,他才有意将国君之位传给自己与孟任所生的儿子公子般! 但是,如今的公子般,不就是当年的先君鲁隐公么? 而且,甚至连当年的鲁隐公都不如! 鲁隐公至少还是一成年人,而公子般才多大? 如果公子般即位,那他必定面临着比先君隐公更加艰难的环境! 而且,由于鲁庄公没有嫡子,几个庶子又很年轻,鲁国江山社稷这么重要的岗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鲁庄公已经听到了很多风言风语,那就是鲁国应该恢复兄终弟及制与嫡长继承制交替法! 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弟弟公子庆父已然成了下一届鲁国国君候选人! 而且,还是热门候选人! 你说,鲁庄公能不烦恼吗?

最新小说: 山沟皇帝 史上最强崇祯 北宋:我成了赵佶 王莽撵刘秀 宋慈断案传奇 欧洲帝女花 明末的王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