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63章 鲁失管仲

第63章 鲁失管仲(1 / 1)

齐军大胜的消息迅速传开,齐国上下顿时一片沸腾。 鲁庄公呢,当然是懊悔无比,悔自己没听母后文姜的话。 此时,齐军驻扎长勺,威逼鲁国。 乾时之败,使鲁国一时难以组织军队抵抗,而齐国的架势貌似是要灭了鲁国。 怎么办? 其实,齐国根本不可能这个时候真要灭了鲁国,齐桓公只需要一个人,公子纠。 公子纠不死,齐桓公的君位不稳。 而齐桓公的老师鲍叔牙也需要一个人,管仲。 管仲可是鲍叔牙的好友,鲍叔牙知道管仲之才,此时辅佐公子纠在鲁国。 这个人,必须要回齐国,为主公效力。 那就继续向鲁国施压吧,但自己得回临淄。 齐桓公将驻扎在长勺的军队由鲍叔牙统领,并造成一种齐国即将全力进攻鲁国的假象。 此时,鲁国上下的思想也高度统一了:不能再打了,赶快求和。 鲁庄公派去求和的使者到了齐军大营。 鲍叔牙大喜,但故意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对来人道: “杀了公子纠,并将管夷吾和召忽两人带来。 尤其是管夷吾,跟寡君有一箭之仇。寡君有言,将亲自千刀万剐了管夷吾。” 鲁庄公无奈,只好下令杀了公子纠,将公子纠两名辅臣召忽和管仲抓捕下狱,准备交给齐国处置。 公子纠的谋臣召忽本是齐国名士,一直追随公子纠。召忽少年时便因敏而好学极具才气而盛名在外,尤其喜研军国治理之术,被公子纠聘为师傅,对公子纠忠心耿耿。 齐鲁乾时之役,鲁军惨败,鲁国在大军压境下无奈屈服齐国,自己辅佐的公子纠被杀,本就心灰意冷。 此时军士前来逮捕自己,召忽仰天长叹,以头触殿而死。 那管仲呢? 管仲非但没有自杀,他全面配合,乖乖被捕入狱。 谁也不知道,管仲此时正在想:“鲍叔牙,真乃好兄弟也。” 这几个意思? 原来,这正是鲍叔牙救回管仲的妙计。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这个好朋友好到哪个程度,我们在齐国风云里讲了很多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反正他俩后来看看齐国发生了内乱,就一起弄了个政治投资,选择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各自的主公。 以后,不管谁为国君,均互相举荐。 现在,是公子小白当上齐国国君了,于是鲍叔牙举荐管仲。 但管仲此时在鲁国,那鲍叔牙必须先将管仲给弄到齐国。 鲁庄公当然不知道鲍叔牙这点小九九,杀了公子纠后,将管仲送至齐营。 鲁庄公总算松了口气。 但是,文姜却长叹了一口气,对鲁庄公道:“放归管夷吾,国君失策了啊。” 文姜当然是了解管仲的,但她只知道,这个人有才,却不知道正是管仲,使齐国走上了真正的霸业之路。 管仲的故事,我们在齐国风云这本书里,讲了很多很多,这里就不再讲了。 反正,这是这个时期的一位伟大人物。 如果,鲁国拥有管仲,极有可能会改变整个春秋历史。 可惜,这样一位经天纬地的大人物,居然在鲁庄公手上给丢了。 鲁庄公当然并非糊涂虫,他听了母后文姜关于管仲的一些介绍后,猛然省悟过来: 原来齐国大夫鲍叔牙陈兵长勺,除掉公子纠是一个目的,关键还是要赚回管仲! 鲁庄公又气又悔,他立即派人来追管仲。 但已经晚了,管仲已顺利到了齐国。 鲁庄公后悔莫及,但又无可奈何。 怎么着?难不成敢带兵进犯齐国不成? 年轻的鲁庄公,长叹一声,无可奈何。 与管仲无缘,注定了今后的山东大地上,齐国将一骑绝尘。 在春秋争霸舞台上,曾经能够与之抗衡的鲁国,只能跟在齐国后面,成为这个舞台二流角色。 当然,这个时候的鲁国,在鲁庄公的领导下,在文姜的辅佐下,并非我们后来所印象中的那样,鲁国不堪一击的那种。 哪怕是到了春秋晚期,鲁国仍旧是文化上的大国! 对了,因为一个人,孔子。 此时的文姜也好,鲁庄公也好,必须面对一个重特大危机: 原本交好的齐鲁关系,随着鲁国站队错误现在已经成了仇敌。 更要命的是,两国乾时一战,鲁国大败亏输,根本无力再与齐国抗衡。 如今,鲁国已经按齐国的要求,杀了公子纠,送回了管仲,满足了齐国人提出的条件,那应该就可以罢战了吧? 既然罢了战,那就可以盟誓了吧? 鲁庄公叹了口气,再次遣使赴齐国,请求盟誓之事。 谁料,已经回到临淄的齐桓公突然发现,齐鲁乾时一战,齐军取得大胜,使自己的威望顿时迅速提升! 齐国各公卿大夫都全力支持着自己,自己的齐国国君之位,就凭这一场仗,固若金汤矣。 齐桓公的野心顿时膨胀起来。 如果说一开始齐桓公还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所以乾时一战把鲁国打懵后,没有乘胜进攻鲁国。 现在一切都顺利了,那就干掉鲁国吧。 在齐桓公看来,齐国既然能够灭了纪国、郕国这样的山东大地老牌诸侯,那鲁国作为山东大地上最后的一个大国,理应是齐国的嘴边肉! 这个世道,讲什么仁义道德,看寡人先灭了你鲁国再说。 整个齐国上下,此时除了一个刚刚归队的管仲外,几乎都支持着齐桓公:反正是你鲁国佬先不义,那就趁机灭了你鲁国! 齐桓公不听管仲苦苦相劝,命令鲍叔牙率齐军讨伐鲁国。

最新小说: 山沟皇帝 史上最强崇祯 北宋:我成了赵佶 王莽撵刘秀 宋慈断案传奇 欧洲帝女花 明末的王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