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59章 齐鲁灭郕

第59章 齐鲁灭郕(1 / 1)

这个适当谋求鲁国利益,那就是事关鲁国附庸郕国的大事。 郕国,也称成国、盛国,是周武王分封其弟姬武而建立的一个伯爵诸侯,都城在郕邑,即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古城村。 郕国本来是一个大国,而且是姬姓诸侯,但夹在卫国、鲁国、齐国三大国之间,受三国不断侵扰,慢慢衰落,最终沦落为鲁国附庸。 在郑庄公驰骋春秋江湖的岁月里,郕国也算是一个叫得上号的大龙套角色。 而且,郕国敏锐地抱住了郑国这根大腿,成了当时郑国对抗宋卫陈蔡等国联盟的急先锋。 公元前718年,郑卫北制之战爆发。卫国请了南燕国相助,而郑国却联系上了邻近卫国的郕国。 郕国在郑国的授意下,进攻卫国。 当然,在相对较强的卫国面前,郕国的战术目的并非是将卫国打败,而是根据郑庄公的战术意图,将卫军主力牢牢牵制于卫国都城朝歌城外。 卫国国君卫宣公大怒,全力出击。 郕军退守郕城,据城而守。 卫军短期内根本无法攻下郕国,那就围城,徐徐图之。 却不料,传来郑军大败南燕军的消息。 卫宣公大惊,急率军撤出郕城,回师保卫都城朝歌。 郕国的军事行动牵制了卫军主力,策应郑庄公率郑军全面击溃了前来救卫的南燕军,迫使卫军疲于奔命,最终郑国取得了北制之役大胜。 这一场战役,郕国为郑国立了大功。 但是,令郕国失望的是,本来郕国希望通过这次对卫国的打击,在郑国的帮助下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城邑和土地等。 但最后郕国非但没得到任何利益,反而是卫国在郑军撤走后,找了个机会狠狠教训了一把郕国。 正因为如此,到后来郑庄公要求郕国再次出兵帮助郑国讨伐宋国时,郕国非但不帮助郑国,反而站队到了宋国一边。 但要搞清楚,那个时候,郑齐鲁三国可以说是春秋早期的铁三角联盟。 你郕国本就是鲁国的附庸,宗主国都站在郑国一边,你小小的郕国居然敢不与宗主国共进退? 就这样,郕国犯了一个大错,从此经常遭到鲁国的教训。 再说,所谓附庸,你乖乖听话,那就让你保留着宗庙,维系国家的存在。 既然你不乖了,那也就没有必要以诸侯国家的名义存在了。 这是鲁国的想法,而且想了不止一次。 是的,与齐国相比,大家曾经都是国土、国力都差不多,甚至鲁国在政治上具有齐国无法比拟的超级优势。 但两国自建国后发展了几百年,现在的齐国到处扩张,俨然成了山东第一大国。 鲁国呢? 与齐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齐国的逐渐强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断攻取周边邻国和东夷部落,那咱鲁国就不能攻取了么? 再看看山东半岛曾经的四大强国之一的纪国,齐国说灭就灭了。 另外一个莱国,已经多次受齐国打击,看来被齐国吞灭是迟早的事。 鲁庄公也许还是一个少年,他不怎么懂。 但文姜是懂的,她很清楚齐国的强大是怎么来的。 鲁国,那就走齐国的路,如何? 你郕国,如果不早点图灭之,那迟早是要被齐国这样的大国给灭了! 到时,鲁国什么利益都得不到。 确实,齐襄公自灭了纪国后,再次强力干涉了卫国内政,牢牢控制了卫国,他的目光已经盯上了郕国。 齐国盯上郕国有一个很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卫国现在是齐国的铁杆小弟了。 历史上,郕国是卫国的仇敌,根据卫国的请求,齐国将出兵教训郕国。 如果单单是一次教训那也罢了,但文姜很清楚,自己的齐侯哥哥,分明就是摆出了一副要灭了郕国的架式。 对鲁国来讲,此时根本没有能力去吞灭了郕国。 但是如果主动与齐国联合,借齐军之力,搞定郕国是不成问题的。 一旦搞定了郕国,由于郕国是鲁国邻国,与齐国可不是邻国。那所得国土,岂不是属于鲁国了? 就这样,文姜对齐襄公发出了会面的邀请。 史料记载,公元前687年春,齐襄公和文姜在防地相会。 防地,即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东北,当时在鲁国境内。 显然,此时的文姜,特意从齐国的禚地回到了鲁国的防地,在防地与齐襄公会面,兄妹俩分别代表齐国和鲁国商讨谋郕大计。 有人说,文姜太不是东西了,文姜居然在鲁国的地面上,与自己有不清不楚关系的齐襄公会面而已! 如果这样说,可能真的委屈了文姜。 齐襄公与文姜那点过往的丑事,如果真的要延续下去,文姜何必离开临淄,何必停留在齐鲁边境的禚地,何必又要到鲁国的防地与齐襄公会面? 齐襄公很爽快地答应了文姜的提议。 “那就这样吧,讨伐郕国,将郕国全部国土并给鲁国。至于郕人么,就由寡人在齐国安排一块地予以安置,延续其宗庙。”齐襄公大大咧咧道。 土地归你,人口归我。这两项就是当时最重大的征伐利益,齐鲁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就这样,文姜顶着全鲁国人和整个春秋历史的骂名,与齐襄公在防地会面,定下了两国联合出兵讨伐郕国的大事。 鲁庄公很佩服母后,对文姜提出的图郕之计完全采纳。 公元前686年夏,齐鲁联军大举进攻郕国。 郕国根本无力抵抗,向齐国投降。 齐襄公按既定方案,将原郕国国土全部给了鲁国,将郕人悉数迁至齐国的汶上,即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一带。 从此,郕国虽然仍旧存在,但已经变得极其微小,身份上讲已经从原来的鲁国附庸变成了齐国附庸,级别上从原来的伯爵诸侯变成了子爵诸侯,被称为郕子国。 在残酷的春秋战国时期,郕子国曾经又回归为鲁国附庸,但最后还是死于齐国之手。 郕国被灭后,其后代以国为氏,这便是郕姓、成姓、盛姓的渊源之一。

最新小说: 山沟皇帝 史上最强崇祯 北宋:我成了赵佶 王莽撵刘秀 宋慈断案传奇 欧洲帝女花 明末的王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