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55章 呆若木鸡

第55章 呆若木鸡(1 / 1)

有意思的是,中华成语库中的呆若木鸡这个成语,据说与纪国有关。 据说,在西周时期,天子周宣王非常喜欢斗鸡游戏,纪国的训练斗鸡水平是列国诸侯无法比拟的。 其中有一个叫纪渻子的纪国大夫,是斗鸡界的泰山北斗。于是周宣王命令纪渻子专门赴镐京替天子训练斗鸡。 周宣王亲自挑了一只强悍的斗鸡给纪渻子训练,纪渻子受命后认真履职去了。 过了十天,周宣王召纪渻子问道:“鸡已经训练好了吗?” 纪渻子答道:“启禀陛下,再给臣一点时间吧。”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召见纪渻子问斗鸡训练的事。 纪渻子道:“陛下,还不到时候呢。” 周宣王心中纳闷,但在斗鸡界这位泰山北斗面前,他也只好耐着性子。 于是,又等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斗鸡训练的事起来。 纪渻子还是摇摇头,道:“陛下,恐怕还要再等几天。” 周宣王不高兴了,心里想着,你不会在忽悠予一人吧,斗鸡么,关键是看鸡是否雄壮好斗,予一人无非是让你训练一番。 那只鸡,那可是予一人千挑万选出来的,本身的资质极佳,你训练了足足三十天了,怎么还不行? 见周宣王面有愠色,纪渻子一边带着周宣王去参观他的训鸡专用场,指着这些斗鸡对周宣王解释道: “陛下,斗鸡的训练,关键是要练出斗鸡的内在气势。 而要提升内在气势,必须消除其外在气势。 陛下交给臣的鸡,确实是斗鸡的料,但是臣训练了三十天,此时斗鸡好斗心还是过强,一听到别的鸡在叫就跳,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就叫。 陛下请看,此时它仍旧目光炯炯,外在气势尚未全消。陛下就再给臣几天时间吧。” 就这样,再过了十天,周宣王终于得报说斗鸡已经训练好了。 周宣王兴奋异常,再次亲自考察。却发现自己的爱鸡看上去呆头呆脑,有人走过了,仍旧如气定神闲,呆立不动,两眼微闭,不露声色,俨然就是木雕一般。 周宣王将信将疑,命令立即安排一场斗鸡比赛。 结果,这只斗鸡一上场,任凭对手尖叫示威,就是纹丝不动。 但等到对方扑啄上来时,迅捷出击,准确啄向对手眼睛,一招制敌,取得完胜。 这便是呆若木鸡的成语典故,只是可惜,如今一般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痴傻发愣的样子,成了一个贬义词。 其实,这个成语的形成初意,完全是一个高级别的褒义词,意思就是镇定自若的意思。 纪国给我们留下的故事还有不少,比如纪昌学射的故事。 据说有一个叫纪昌的纪国人,酷爱射箭,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箭术,他决定拜当时纪国第一神箭手飞卫为师。 飞卫冷冷对纪昌道:“等你何时做到盯着事物但眼睛保持一眨不眨了,再来谈射箭的事吧。” 纪昌吃了闭门羹,但他并不灰心丧气,而是琢磨着如何做到盯着事物不眨眼。 回到家里,妻子正在织布,纪昌眼睛一亮,仰面躺倒在织布机下。 纪妻吓了一跳,问他发什么神经,他将求师访艺的事对妻子讲了一遍后,对妻子道: “夫人,盯着一个静止的事物看,也许很容易就能做到不眨眼。 但如果盯着一个正在运动的事物而眼睛不眨,难度会大一点。 为夫既然是用心学习箭术,那就把目标定得高一点,选择难一点的去做。 从今天起,夫人你织布,为夫就陪着你织布,一边陪夫人,一边训练自己的定力。” 原来,纪昌看中了妻子织布时需要不停踩动踏脚板,这在家里是最司空见惯运动着的事物了,随手就拿来练习不眨眼睛的技术。 果然,纪昌整整练习了两年,居然能够做到无论妻子如何跳动脚踏板,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且不眨一下眼睛。 甚至到后来,不管是风沙吹进自己的眼睛,还是锥尖刺入自己的眼眶,他都能做到不眨眼。 纪昌兴冲冲去求见飞卫,结果飞卫再次冷冷道: “关于眼睛的定力,你勉强算是入门了,但这对于射箭的要求还远远不够。” 纪昌虚心道:“请老师不吝赐教。” 飞卫道:“如果你能够做到用眼睛看细微的东西如同看到大东西一样清晰,看模糊的东西如同看明显的东西一样容易,你就可以开始练习射箭了。等你做到了后,再来吧。” 纪昌回家后,捉了一只虱子,再用了一根从牛尾巴上拔下来的毛系住这虱子,悬挂在窗口。 自己则远远站到一边看虱子。 一开始,虱子隐隐约约细不可见,但纪昌每天坚持盯着虱子看,终于有一天能够看清了虱子。 一个月以后,纪昌眼里的虱子已经非常清晰了,感觉上也比第一次看到的要大了不少。 就这样,纪昌每天用心苦练着,单单是看这只虱子,他整整看了三年。 结果呢? 在他妻子看来,几乎不可见的这只细如芝麻的虱子,在纪昌的眼里,居然如同车轮般大! 纪昌再用去看远方放着的鸡蛋、打水用的木桶等稍大的物体,结果在他的眼里,这些都如同大山般巨大。 纪昌兴冲冲再去找飞卫,飞卫听了纪昌的训练情况后,捋着胡须欣慰地对纪昌道: “好了,你已经练就了神箭手了,不需要老夫指点了。” 见纪昌一眼懵逼的样子,飞卫递给纪昌一把弓,给他一支箭,指着院子里那棵枣树道:“ 看到了树上的那些枣子么?老夫在其中一粒枣子上面系了白丝,你试着将它射落下来。” 纪昌只需一眼,便找到了那粒枣子。 他搭箭掂弓,枣子在他的眼里如同磨盘般大。 纪昌成竹在胸,一箭射出,将枣子射落。 告别了飞卫后,纪昌回到家里,看到自己整整盯了三年的窗户上挂着的虱子,搭弓一箭,羽箭直飞虱子而去。 据说这一箭精准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系着虱子的那根牛毛,却丝毫未受到影响。 百步穿杨,估计也不过如此吧? 讲到这里,我们对这位叫纪昌的纪国神箭手佩服得五体投地。 是的,史料记载了纪昌学射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学和坚韧必能成就行里高手的道理。 纪昌终于艺成,他的箭术几乎无人能敌。但那仅仅是几乎而已,并非是绝对的天下第一。 纪昌很清楚,这世上有一个人的箭术,那是绝对超过自己的,那便是自己的老师飞卫。 但飞卫的箭术纪昌是很清楚的,凭自己目前的实力,要想赢他并非易事。 怎么办? 纪昌想了又想,心头起了邪念:如果自己杀了飞卫,那自己岂不是天下第一了? 在天下第一名号的诱惑下,纪昌行动了。 有一天,他探知飞卫将出城,于是便预先埋伏于飞卫必经之道旁。 飞卫果然来了,纪昌搭弓上箭,朝着飞卫射了一箭。 但飞卫是当时天下第一神箭手,他听到有破弦之声,立即作出反应。 只见他将头略略一偏,根据羽箭破空声音,准确判断出来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探出右手,将羽箭抓住。 纪昌见事已败露,只好站出身来,冲着飞卫拱手道:“老师,学生有意向老师讨教箭术,这厢无礼了。” 说罢,朝着飞卫再次射来一箭。 这一箭,更快更准,直奔飞卫面门而来。 飞卫冷冷盯着来箭,一动不动。 等到箭快射到面门了,只见飞卫将脸一侧,张开嘴将这支羽箭生生给咬住了。 飞卫盯着纪昌道:“你的心思,老师岂有不知之理?天下第一,难道就这么重要么? 既然你要成就天下第一,那就要靠你的本事堂堂正正赢了老师。 来吧,今天,咱师徒二人就在这无人的野地比试一场吧。” 飞卫说罢,取出自己的弓箭来。 就这样,师徒二人就比起了箭术。 为争夺天下第一的比试可不是闹着玩的,两人约定,互相不得躲闪接箭,看谁的箭更快更准,一箭射杀了对方,谁就赢。 纪昌本就对飞卫起了杀心,他再次朝着飞卫射出一箭。 这次飞卫也不再玩什么接箭的花样了,他见纪昌射出了箭,也朝纪昌射了一箭。 只听得叮的一声,两枝羽箭居然箭头迎空相碰,发出一声叮响后,坠入两人中间的地上。 纪昌再次射箭,飞卫每次待纪昌先出箭后,亦拉弓射箭,每次都正好将纪昌的箭射落在地上。 纪昌开始冒汗了,他再次取箭,这是他最后一枝箭了。 但纪昌也突然发现,飞卫的箭筒已然空了! 这下好了,按规则,飞卫既不能躲闪更不能接箭,自己这一箭出去,飞卫还不死定? 纪昌想着,将拉弓的右手一松,一声弦响,羽箭直奔飞卫面门而去。 电光火石间,只见飞卫丝毫不慌,他随手折断身边野地里的一根棘刺,朝着疾飞而至的箭轻轻一挡…… 只见尖硬的棘刺尖,堪堪挡住了纪昌朝自己向来致命一箭的箭头,羽箭应声而落至飞卫脚下。 纪昌呆了,他太清楚了,两大高手比试,孰高孰低,自己最清楚。 自始致终,自己都是先下手为强。而老师飞卫则是见招拆招,让了自己先手不说,举手投足间就破解了自己的杀招。 这还用再比么? 老师飞卫的箭术,超过自己何止百倍!? 纪昌满面羞惭,他扔掉弓箭,三步并作两步跑向飞卫,扑通跪在飞卫面前,痛苦流涕,眼里尽是悔恨之意。 飞卫不禁感慨,他也扔掉手中弓,将纪昌扶了起来。 纪昌扑到飞卫怀里,哽咽着认错,恳求老师的原谅。 就这样,师徒二人经历了一场比试后,终于和好如初。 故事的最后,是从此纪昌更加谦虚,对飞卫非常敬重,不但将飞卫当成是自己终生的老师,更象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事奉飞卫,传为一段佳话。

最新小说: 山沟皇帝 史上最强崇祯 北宋:我成了赵佶 王莽撵刘秀 宋慈断案传奇 欧洲帝女花 明末的王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