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5章 立储风波

第5章 立储风波(1 / 1)

就这样,大周王朝数以百计诸侯国中,鲁国一开始便以政治大国、礼仪大国的形象活跃于江湖。 在历代国君的励精图治下,大周王朝第一大政治强国鲁国迅速得到发展。 除了政治上、文化上的优势外,鲁国一开始便得到了殷商六族。 这六族源于商王室,本来是大商王族,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治理能力,尤其精于商业。 我们现在讲商人商业,最早便源于擅长做生意的殷商族人。 鲁国有了殷商六族的经商优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势必带动军事实力的增强,使当地的夷狄部落甘心臣服。 曹国、滕国、薛国、纪国、杞国、彀国、邓国、邾国、牟国、葛国等大大小小的诸侯时常朝见鲁国。 放眼整个大周历史,鲁国一直是大周王朝放在东方的重要藩国,为大周王朝牢牢守卫着东方领土。 至少,在春秋开启之前,鲁国的责任和担当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大周王朝一直兴盛下去,那鲁国就永远是大周王朝一个强大的藩国。 但是,大周王朝是势必要走向衰落的。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鲁国在经历了开国之君鲁公伯禽、鲁考公、鲁炀公、鲁幽公、鲁魏公、鲁厉公、鲁献公、鲁慎公等国君以后,终于走到了西周末期。 所谓西周末期,讲的是大周王朝即将迈入春秋的那个历史阶段,我们主要讲的是周厉王、周宣王和周幽王时期。 因为大周王朝正是在这几位末代天子的领导下,即将告一段落。 春秋,很快就要来了。 但在周宣王时期,鲁国出事了。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鲁国出的这个事,居然是其先祖周公旦所制定的君位继承制出的问题。 按周公旦给周王朝制定的嫡长子继任制,鲁国国君应该是由嫡长子为储君。 但是不知怎么回事,鲁国自开国以来,居然奉行的是兄终弟及制! 翻开鲁国的历史,我们发现,鲁国开国之君鲁公伯禽去世后,其嫡长子公子酋继位,即鲁考公。 鲁考公以后,是其兄弟公子熙继位,即鲁炀公。 鲁炀公以后,是嫡长子公子宰继位,即鲁幽公。 鲁幽公以后,是其兄弟公子晞继位。 而且,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哥哥把君位传给弟弟,弟弟传给自己的嫡长子。 自公元前1045年鲁国建国,直到公元前817年,两百多年来,鲁国一成不变地坚持着这个兄终弟及制。 当时的周天子是周宣王,这是一位曾经实现了王朝中兴的厉害角色,他非常看不惯鲁国的这种做法。 不是有周礼吗? 这个周礼不是你们鲁国先祖周公旦制定的吗? 按理你们鲁国应该严格遵循嫡长继承制,难道你们便可以带头违反规定? 都说你们鲁国最讲礼,予一人看来,你们连最基本的宗法制中的继承制都严重践踏了,还讲个屁礼?! 周宣王决定开开鲁国的玩笑。 当然,这个玩笑是要等到机会的。 机会还真来了,公元前817年春,鲁国国君鲁武公带着两个儿子前来朝见天子。 鲁武公吃饱了没事干么? 你作为鲁国国君朝见天子那是必须的,但你带儿子来做什么? 鲁武公当然不是闲来蛋疼非得给自己找点事做做,带儿子朝见天子有两个目的。 一是接班人问题。自己近来经常生病,那个年代生病可生不起,小小一丁点感冒发烧就可能会要了命。 由于经常生病,鲁武公得考虑一下接班人的事。 按鲁国的惯例,鲁武公薨后,应该由嫡长子公子括继任国君。 公子括把国君当到头后,按兄终弟及制继承法,再由自己的次子公子戏继任国君。 也就是说,自己带的这两个儿子,将来都是鲁国国君。 那得向天子汇报一下,咱鲁国的储君是公子括,然后再是公子戏。 二来是让两兄弟开开眼。毕竟,如何朝见天子,镐京是怎么样的,该结交哪些王公大臣等。 作为父亲,趁自己还有点能力,得为儿子做点什么。 “你俩见了天子,以及王公大臣们,要懂规矩,不能失礼。”赴镐京路上,鲁武公不止一次叮嘱两兄弟。 鲁武公没想到的是,这次他们竟然会摊上事。 向周宣王行三跪九叩首之礼,两个儿子都是落落大方、知书达礼,周宣王非常高兴。 周宣王指着公子戏对身边的宦官道:“看看,那个当弟弟的,是不是比当哥哥的要长得高一些啊?予一人很喜欢他,予一人的意思是应该让当弟弟的为鲁国世子,将来继承鲁国国君之位。” 得,就这一句话,鲁武公在殿上听着心头是咯登一下:坏了,天子公然说喜欢戏儿,但愿天子只是一句客套话,开开玩笑的。 周宣王当然是想开开鲁国的玩笑,予一人就是要破坏了你们鲁国的君位继承制,看你鲁国人怎么办。 于是,周宣王以君无戏言为由,决定指定鲁国的储君为公子戏。 大周王朝太宰仲山甫急了,他劝谏周宣王道:“陛下,臣以为不可。怎么可以废长立幼呢?这不符合我们王朝礼制啊。” 在继续讲鲁国摊上的这事之前,我们得叉开讲讲这个仲山甫是谁。 仲山甫,也称仲山父。古人的名字后面带一个父字,说明此人德高望重,受人尊敬。 仲山甫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也即出身天子姬姓,可谓是家世显赫。 但一代一代下来,到仲山甫时的父亲一代时,家道中落,沦落到退出了大夫级别。 那意味着仲山甫时,他们家已经不再是大周王朝的大夫级别贵族圈了。 有史料说仅仅是大周王朝的一介平民之家,或者讲得客气一点,是属于士的级别。 关于人物身份级别,最高级别的当然是天子,然后是卿和大夫,再是士,再就是平民,接下来便是奴隶。 仲山甫虽然是一介士民,但他早年务农经商,逐渐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加上仲山甫有着高贵的血统,所以到了周宣王元年,即公元前827年,仲山甫经人举荐在大周王朝出仕。 最后,仲山甫凭着自身的努力,居然担任了天子一人之下、朝中百官之首的太宰,级別为大周王朝卿士。 周王朝的太宰,就相当于后来齐国的相国、楚国的令尹、郑国的执国大夫、宋国的右师,或者相当于我们熟悉的后世历朝宰相,位居百官之首。 前面我们讲过,周公姬旦,就是大周王朝初期的太宰,是三公之一。 据说,仲山甫德才兼备,治国理政能力出众,且能做到犯颜直谏。 史料记载,仲山甫是实现周宣王时期大周王朝中兴的股肱之臣,推行了轰轰烈烈的经济改革,且取得了成功。 如通过废除公田制和力役地租,全面推行私田制和什一而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商业等,使大周王朝一时得以繁荣。 尤其当时大周王朝边境动乱不安,仲山甫率王师北伐狁狄,南征荆蛮、淮夷,东讨徐戎,为大周王朝在这个时期实现宣王中兴立下了赫赫战功。 由于政绩突出,周宣王将樊地赐封给仲山甫,建立了樊国。 请樊姓的读者对这个国家保持高度的敬意,因为仲山甫的后人就以其封地为氏,这便是樊姓之渊源,仲山甫也成了中华樊姓的始祖。 所以我们在史料中还能见到“樊仲山甫”、“樊仲山”、“樊穆仲”等名字,都是指仲山甫。 好了,我们继续讲鲁国的故事。 听太宰仲山甫为鲁国站台说话,周宣王把眼一瞪:“要说不合礼,那鲁国早就不合乎礼仪了! 大周王朝规定的是嫡长继承制,但他们鲁国却偏偏搞什么兄终弟及制。这算什么?” 仲山甫叹了口气道:“陛下,鲁国推行兄终弟及制已有两百多年了,只要能够国内安定,用什么样的办法确定自己的国君,那是鲁国的事。 现在,陛下要求鲁国立幼为储君,这是要求鲁国破坏其已经实施了数代的规矩,这才是不合君礼。 陛下,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 如果鲁国听从陛下的命令,那鲁国肯定要乱。其乱之源,在于陛下这个不合君礼的命令。 如果鲁国不按陛下的命令办事,那是对天子权威的藐视。臣请陛下收回成命吧。” 周宣王大怒:“予一人的意思,太宰难道不知道吗? 鲁国失礼在先,予一人就是要给点教训,以后就让他们严格按嫡长继承制,这才是合乎礼法。 太宰不要多说了,鲁侯必须要立其次子为储君!” 鲁武公头大了。 其实,鲁国早就作好了立嫡长子公子括的准备。 谁知这一趟来朝见天子,天子居然命令自己要立次子。 怎么办? 怎么办? 可怜的鲁武公又气又急,再加上身体不好,从镐京回到鲁国后便郁闷而逝。 鲁国还能怎么办? 天子都有具体明确的命令,敢不听从? 于是,公元前817年,鲁武公薨后,由次子公子戏继位,即鲁懿公。

最新小说: 欧洲帝女花 明末的王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