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盘踞的日子 > 第20章:不要让心和思想,一直待在过去

第20章:不要让心和思想,一直待在过去(1 / 1)

今天有一个小伙伴跟我一起讨论鲁迅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 他认为过去的电影对于生活的刻画更加细节,很多人物展现,都是通过角色的细节刻画去展示,不像今天的作品,借助很多科技手段,注重画面感,弄的非常唯美。 我说:“鲁迅先生的这部小说,反映了民国时期年轻人祥子的爱情故事,以及谋求生计的艰难。整体反应了那个时代下小人物的悲哀生活。主旋律比较沉闷和痛苦。” 他觉得过去的作品,比现在的快餐作品好很多。过去的作品,将艰难的人生真实地反应了出来,不像现在的作品,七七八八不晓得在表达什么,读不明白。 我回应:“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有影响力的作品,作者都有自己的要表达的观点,你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产生不了共鸣,也许并不是他的作品不好。” “这个时代很多元化,虽然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但是我们不是为了受苦而出生的,我们是为了改变受苦受难的人生才出生的。将没有意思的人生变得有意思,将艰难的环境变得不再艰难,这或许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努力创造,才能去改变不好的现象。比如过去的人,拿命换钱,我们现在可以通过高科技技术来挣钱。以前的农民种地,全靠体力,现在的农民可以用机器去收割并进行精加工。这一些就是当时受苦的人,力求改变世界而做的一些努力呀。比如稻谷产量,多亏了袁隆平团队努力改造,将稻谷创收,现在的人才能五谷丰登,不饿肚子呀......还有很多很多,当然无法穷尽。” 聊完之后,我也在反思,是不是有一些人一直都活在过去,看不到这个社会一些改变? 是不是有一些人活着梦幻中,看不到现实的残酷? 是不是有一些人经历少,不晓得大千世界,各种层次的生活都有? 这个世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我们所组成的社会环境是好是坏,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比如臧克家在悼念鲁迅先生写过一首诗《有的人》,其中有一句话这样说: “有些人活着,他其实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却永远的活着。” 倘若心一直都待在过去,看不到现在,走不进未来,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 鲁迅先生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一条路。” 放在今天,依然特别形象。 倘若我们希望环境变得好一些,那么所有人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带着周围的人群一起做,是不是就会让环境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呢?

最新小说: 无限神座 青龙传之穿越时空的少年二 情绪小记 刘陈鹏诗集 遮天之无上巅峰 客官腻不腻 读画记 虎兔书客笔记 洗尘怨 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