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鋒朝手下招招手,那人提着一個塑料袋子過來。
“飛少,這是我在池塘草叢裡發現的,這是兩個農藥瓶,不知道是有人扔空瓶在塘裡呢,還是有人故意投毒了。”
楊飛接過袋子,看了一眼,這兩個瓶子,的確是農藥瓶,而且都是有機氯農藥。
有機氯農藥如六六六、滴滴涕、五氯酚,對於魚的毒性特別大。
這兩瓶就是滴滴涕。
滴滴涕的化學名爲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DDT是英文名的縮寫。
在農業應用中,滴滴涕經常做爲殺蟲劑使用,這種物質有致癌性,曾經被禁止使用過一段時間,但後來又重新啓用,用以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預防瘧疾、登革熱和黃熱病。
面對病災,人類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有效手段,有時也只能通過飲鴆止渴的方式,用以毒攻毒的辦法,來抑制更廣泛更令人頭痛的病毒。
農藥瓶在水裡浸泡的時間不是很長,上面的包裝紙還在,生產日期都能看清楚。
楊飛道:“有沒有撈幾條死魚回來?”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馬鋒怔道:“那倒沒有。”
楊飛道:“派兩個人去,撈幾條死魚回來,分地段,多撈幾條。”
馬鋒派人前去,問道:“飛少,死魚又不能吃,拿來做什麼?”
楊飛笑道:“用來破案。”
“破案?”馬鋒愣道,“死魚怎麼破案?”
楊飛呵呵一笑:“你聽說過包拯審石的故事嗎?”
馬鋒道:“沒聽過,小時候沒人給我們講歷史故事,鬼故事倒是聽過不少。”
楊飛道:“宋仁宗時期,有個小男孩賣油條爲生,在街上看雜耍時,把用油布包着的錢,放在石頭上,等他看完雜耍,發現錢不見了。正好包拯放糧回京,途經此地,接到狀子後,就開堂審石,引得全城的人都來看熱鬧。結果包公只用了幾分鐘,就破了案,將竊賊一舉抓獲。”
“是嗎?這麼神奇?”馬鋒道,“包公怎麼破的案?”
楊飛道:“包公審石,審石頭是假,收集物證是真。包公利用的是贓物附着物與籃子的附着物具有同一性的道理來破案。因爲銅錢和油布上都有油。今天,我也要用這個原理,來審一條死魚!要讓死魚說話,指證兇手!”
馬鋒聽了,還是不解,心想一條死魚,怎麼開口說話?飛少要審死魚?這可真是一樁大新聞啊!
前去撈死魚的人還沒回來,這邊村民選出的五個代表,已經由蘇長青帶到了楊飛面前。
楊飛坐在大堂沙發上,笑道:“大家請坐下說話。”
村民代表一看楊飛,心想原來這個年輕小夥子就是億萬富翁楊老闆啊,看他笑嘻嘻的,畏懼之心便輕了幾分,都坐下來,準備談判。
<div id="div_content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