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之神2(1 / 1)

游戏之神休比扇动着机械的羽翼,以无机质的声音宣布:把游戏之心赐予人类。 游戏之心是人类的不可缺少之心,人类却逐渐在文明的进步中迷失了游戏之心。 知识之塔的顶尖看似高不可攀,事实上却不是遥不可及。 孩童时代开始,有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棋类、魔方、积木、串珠、诸葛锁、卡牌、魔术。。。。。这些都是高深的学科知识的初步游玩。无论是角色扮演还是益智游戏。 现实生活中的游戏,家庭事务、社会活动、集体活动、劳动生产的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进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动手、社交,全面开发大脑。 为什么有的家长小时候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呢?弹琴、绘画、书法、手工。。。。。。因为这些方面启发孩子的兴趣。 欧美的教育孩子在这方面的时间长达15年,从幼儿园到高中。对学龄阶段的学习,让孩子提出质疑书本的疑问,也是游戏之心。 另外,科普书籍的普及,比如小说中也有一些基础知识,还有各种浅显易懂的科普书。 有了这些铺垫,顶层的知识像坚冰一样融化,冰雪的消融让孩子如饥似渴地吸收着高深的知识,长鲸吸水。 而那些在小学学完高中课程的人,却没有融化到最上层的坚冰,融化的数量非常稀少,因为失去了游戏之心。 现在社会有了谷歌、度娘,已经不需要对大量知识死记硬背,写论文只需要懂得信息检索。新的思维培养方式产生,而这一切全部交给游戏之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如果发现孩子的兴趣狭窄,游戏之心可以加以引导,扩展兴趣。把玩乐当作教学,有目的地进行。 不过,人的大脑一生都在发育,60岁的中风病人都能重新走路,只是青少年时期发育最快,就像一个瓶子,前面是宽的,后面越来越窄,在青少年时期不着急读书,把脑磨好最重要。一把钝刀砍菜是吃力的,一把利刀砍菜是利索的。 很多人认为理科的学习高深不易理解,那些字分开全认得,合起来全不认得。但社会学方面想要理解好却是不容易的。一个汉语言文学的教授说,自己的孩子只不过在词汇积累量上比一般孩子多而已。没有真正理解社会,就有可能在成人后成为“巨婴”。 世界本是游戏,其游戏规则可以不断改变,有人说,富有的人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但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可以适当地不参与不合理的游戏规则与竞争。 游戏之心不是玩物丧志,体育运动磨炼坚强的意志,社会相处可以锻炼情绪调节、分享成果、以及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强、自主,而非讨好的人格。每一项动手能力的培养都不只是动作,而是充满社会功能的理解。烹调是享受美食,化妆是对美丽的理解,电脑操作是对程序工作的认识。这一切都为理解科学和人文知识奠定基础。培养动手也是培养对社会事项的兴趣。 或许人情达练即文章的王熙凤不具备林黛玉的浪费情怀,但诗词终究是小道,经策义理是大道。

最新小说: 废柴师妹修仙日常 摆烂小师妹才是真大佬 风华绝代之前世 无字不成仙 快穿之天生坏种 云崖 卫霜 绝世无双之特工大小姐 风眠语 傻雀儿,快归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