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一面陌生,再见新。前言也好,还是章节名也罢,我想大拟已经成为了诸位大大们识别我的一种方式了吧?话说回来,这本书的诞生其实也还是蛮有意思的。 七月份的时候,我报名去参加了阅文的阅创学堂,本来是抱着一本男频书去的,几经辗转,学堂负责的编辑大大让我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一点儿的非遗”,其实这和我书写非遗题材的目的还是有分歧的——传所不知,写我所知。 于是当时我提到的两个非遗其实是‘武术’和‘舞龙’,兜兜转转,最后确定在舞狮上面。平心而论,在我眼里,算是众所周知,我所不熟的项目。 了解的不深刻,又要在三四天里写出大纲、人设,我开始搜刮我脑子里对于舞狮的印象…… 说句实话,在BJ,我很难说能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一定可以看见舞狮。小时候还能看见庙会的时候有么?我也已经记不清了,或许正是因为BJ渐渐但却的年味儿,让舞狮很难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了。 但是还好大数据一直知道我喜欢什么,一年多前开始正经刷刷短视频,倒是关注了几位博主,统一指向了一个有意思的方向——舞狮在华人华侨群体里的文化影响力。 好吧,那就写! 可是写书到底不是单纯的去讲个故事。故事好讲,但算不上文学。是的,我一直认为网络文学归根究底也是文学。无论是满足读者需求的社会价值,还是文字本身讨论一个问题的社会价值,总还是‘文学’, 写什么年龄段合适、有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写舞狮,舞狮缺我写么?迷茫了三天,我去知网扒了论文,又根据身边广东朋友,以及当时学堂同组的广东作家大大提供的讯息,我找到了些许方向。 短暂的学堂结束了,我写了,又和没写差不多,眼前的中心没有聚焦到我想解决的问题上,南狮背后有无数青年在努力,树碑立传有新闻就已经足够……作为写作的人,我到底应该写什么? 【我去广东一趟,回来把开篇给您】附带上一张采风计划,我把消息从微信上给学堂编辑发了过去。 时逢十一,人工自然是要涨钱的。网上联系到的舞狮队负责人建议我省省钱,不必看‘梅花桩’,能省下近五千块——我去广东的票都买了,到底还是坚持了己见。 七天,走马观花,一天五顿。终于有了些许思路,再回来看看高中时候,学校体育老师推荐的北体大出版相关书籍,草草提交了一个开篇,耗着耗着,就耗到了今天。 书还在看,不排除后续可能三易大纲的可能。 更新期间,不排除我会想尽办法尝试尝试,在机缘巧合下真正去学一学舞狮——业余学了一点点武术和舞龙的经验,我不敢说能否撑得住一篇近四十万字的文。 好了,时逢冬至,也是个好日子,诸位大大切记吃饺子,可以尝试能不能坚持下去,画个数九消寒图……我总是坚持不了两天的…… 癸卯年甲子月甲寅日(冬至) 慈莲笙 于京

最新小说: 无用闲谈 我的姐姐张小玉 空梦之境 这就是红楼 冬忆秋散文集 从虐杀原形开始无敌诸天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玄离活着时候的猜想 影视世界从二十不惑开始 一天一诗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