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玄幻奇幻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三百零三章 这个飞行装置,搭上电池就可以直接起飞了

第三百零三章 这个飞行装置,搭上电池就可以直接起飞了(1 / 1)

《自然》杂志发布的内容,成为了国际科研关注的焦点。国际上的反重力实验团队也就只有二十几个,十八个反重力实验团队,携手研究叠加力场边缘效应问题,是规模相当庞大的科研合作。可以说,有实力的团队全部参与其中。这足以说明问题了。比如,很多学者关心的问题,强湮灭力是否真实存在?虽然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叠加力场边缘效应和强湮灭力直接相关,但最少反重力的实验团队都相信了两者直接相关,并携手进行合作研究。王浩做的叠加力场边缘效应原理的报告,被现场绝大部分学者所认可,他们也都相信强湮灭力是存在的。这就足够了。好多颇有影响力的学者针对相关话题发表了看法,表示相信强湮灭力的存在,对于反重力团队合作研究,充满了期待。以此,反重力相关的研究再次成为了国际焦点。很多人都在谈论强湮灭力相关的理论,海伦、陈蒙檬所完成的‘粒子性态弱化,研究,以及研究中对于强湮灭力的表述,自然就成为了物理学界的焦点。于此同时,王浩在会议上针对叠加力场边缘效应,所做出的原子内部变动原理解析,也发表了在了《自然-物理》期刊上。那些没有参与会议的学者,看了论文就对于叠加力场边缘效应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相信其和强湮灭力直接相关。苏格兰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研究院的布鲁森-杰维尔,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很有代表性,「湮灭力,可以理解为空间挤压。」「反重力研究,也就是降低空间挤压强度。」「而强湮灭力,自然就是增强空间挤压强度,和反重力效果是截然相反的,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利用反重力实验,可以研究与之相反的强湮灭力边缘效应,这就体现出了物理学的奇妙。」「在物理学中,总会出现截然相反却息息相关的现象,就像物质、反物质,量子物理中的超对称性问题。」「任何的物理、物质,都会存在与之相反的另一面……」「强湮灭力,似乎反向增强空间挤压,也等于是一项全新的物理,基于对反重力的研究,我们就能推导出一些特别的性质,比如说,在强湮灭力场中,粒子的表现会更加活跃,直接体现就是光速增加。」「当然,粒子性态弱化也是一种表现,只不过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明。」布鲁森-杰维尔说了很多内容,也表现出他对于湮灭理论、反重力雅研究的理解。其他很多的物理学家,也都期待有关强湮灭力的研究。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带着期待的心态,有些人则因为强湮灭力的出现受到巨大影响。比如,《科学-物理》期刊的主编索洛恩。索洛恩被《科学》杂志解雇了。在《自然》杂志发表新一期内容的第二天,《科学》杂志信任负责人查尔伯特,就直接叫来了索洛恩,语气平淡的说道,「索洛恩先生,你可以换个工作了。」然后,索洛恩只能收拾东西离开。索洛恩的心情很不平静,他当然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解职,就是因为当时决定,一起发表两篇截然相反的论文。在两篇论文发表了以后,舆论上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当然论文错误确实怪不到《科学》杂志的头上,帕森斯的论文是正常进行评审的,物理编辑部找不出错误,同行评审也通过了。但是,由此产生了两个重大后果。一个重大后果就是,王浩的研究被认为是正确的,强湮灭力也快速确定了存在,而帕森斯则被认为是‘骗子,。好多学者自然开始抨击去了《科学》杂志,认为他们不应该一起发表两篇截然不同的论文。还有学者直白的说道,「为什么和王浩的结论完全相反的论文也可以发表呢?」这句话说的很没有道理,不可能说和某个重量级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研究就不能够发表。但仔细想想,还真的是很有道理!现在不就证明王浩的研究都是正确的,自然和他的结论相反的研究,肯定就是错误的。另外一点就是,大家都去关注《自然》杂志,因为《自然》杂志发布了影响力巨大的内容。为什么不是《科学》杂志?还不是因为索洛恩确定让帕森斯的论文发表,引起了国际舆论问题,导致王浩本人决定不再《科学》发表论文。所以索洛恩被解职了,他没有选择只能接受。至于帕森斯……一个失败者,早就已经被遗忘了。……在会议结束以后,王浩回到了西海大学,就开始交代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工作。他们当年第一任务就是按照会议分配进行实验。王浩还希望做高磁场对叠加力场影响相关的验证,但类似的研究并不是直接能做的,而且也需要根据叠加力场相关实验的结论分析,去对新实验进行设计。另外,想要制造大规模的高磁场,就需要引入新的设备,还需要对于整体实验装置进行升级。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王浩安排了工作以后,就投入到了SMES电池的研究设计工作中。SMES电池的设计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期,最少是王浩认为的关键时期。好多的设计工作准备都已经完成了,首先需要攻关的技术就是新型储能线圈。新型储能线圈,就是SMES电池的核心。储能线圈是储能、释放装置,自然就是电池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而相关的设计,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个就是材料选择,一个就是针对材料的拟定形态以及缠绕方式。后者相对比较复杂,而前者的也是不容易确定的。如果放在几年前,材料选择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现在就不一样了,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生产了好几种超过120k临界温度的超导材料,都可以直接用在工业上。临界温度不同,材料的性态也不一样。有些材料能够承载的电流强度高,但受环境影响的波动也大,临界温度相对也低一些。有些材料符合后两者要求,承载的电流强度相对低。不过可选择的材料还是有限的,王浩去了超导材料工业公司,只花费了一个小时就确定了一种新型材料,工业代号为‘C013,。‘C013,的临界温度为147K,所能承载的电流强度也不低,也符合超导电池制造设计需求。这个需求的基础,指的主要是高功率‘转变输出,。之后实验组就开始进行储能线圈的设计论证。如果只是提升线圈的储能效率,方法当然是有很多的,但最关键的是平衡储能效率和安全稳定性问题。储能线圈所处的环境非常特殊,高磁场、内部持续高电流以及温度都会带来影响。不管是瞬间过流、热扰动等,都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就是储能线圈的失超问题。在原来潘东的团队里,梁静叶就负责解决失超相关的问题,而王浩的团队底层设计完善,并没有遇到失超问题。现在设计全新的储能线圈,就必须要考虑检测以及安全平衡问题了。在储能线圈的设计问题上,王浩的做法就是不断的召开论证会议,针对每一个问题,让相关的负责小组拿出解决方案。那当然不是直接的解决方案,就只是一些在问题上的想法。这还远远不够。技术小组不可能想出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王浩还要针对每个问题和很多人进行讨论,有些问题一讨论就是很长时间,还会让其他的技术小组人员发表看法。这种论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王浩针对每一个问题确定了设计方案。实验组很多人都参与到了储能线圈设计论证工作中,当然也包括梁静叶,她是王浩的助手,是全程参与论证工作的,中途还提出了不少的想法。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梁静叶就发现了奇怪的地方。储能线圈的设计工作是很复杂的,每一部分的设计都要牵扯到很多的因素,有些问题想要解决,几乎不可能想到完美的方案。但是,王浩总是能确定一种设计方式,即便这种设计方式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他还是会确定下来,之后就进入到其他问题的讨论。最开始,梁静叶觉得针对某些问题,王浩对设计方案的确定有些仓促,还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之后她就得到了刘明坤的提醒,「小梁啊泽雨轩 zeyuxuan.cc

最新小说: 修仙悟道知天命 生死轮回:玄 霍格沃茨之球王传奇 魂泥之主 燃烧古卷:白龙之名 太古灭世帝诀 反面星际大陆 我时王,在斗罗重铸骑士辉煌 魔域风云之长刀行 开天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