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玄幻奇幻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丰厚的收获,节前小聚,张志强 我他么羡慕坏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丰厚的收获,节前小聚,张志强 我他么羡慕坏了(1 / 1)

王浩和比尔卡尔一起待了一天时间,他们一起对半拓扑构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一些特定问题进行了分析。一天的交流下来,两个人都感觉收获很大。最后王浩还谈到了项目问题,“这是我们共同合作的研究,共同参与人还有林伯涵,但是后续肯定还有更多的参与人。“我们要先给出框架定义,然后再能细节化的进行研究。““研究是在年后开始,我们可以先通过邮件交流,在不影响你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你可以每个月来一次西海大学,我们针对积累的问题一起进行研究。他们一起谈了很久,才意识到邱成文一直跟在身边。王浩还特别问了一句,“邱教授,卡切尔参与我们的项目,应该没有问题吧?”他指的是大学方面的限制。邱成文无力的点头,“当然没有问题。”他一点都不希望看到比尔卡尔参与王浩的项目,但他能怎么办呢?还能阻止比尔卡尔吗?阻止对方追求学术研究自由?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就等于是逼迫比尔卡尔离开水木大学,毕竟一个菲尔兹得主,连研究什么都无法决定,也没有必要再留下来了。当天下午,王浩离开了水木大学,但他的行程并没有结束,而是晚上约了田虹教授一起吃饭。朱萍的‘人事“工作进展很顺利。田虹已经申请离职,确定是在年后去西海大学担任教职。王浩过来一趟首都,就和田虹见上一面,他们找了个火锅店,好好的吃上了一顿,也说起了去西海大学工作的事情。这对于田虹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田虹对去西海大学非常感兴趣,她对于参与王浩的项目感兴趣,另外,也希望能够换个环境。西海大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到西海大学,她能够更加被重视,能得到更多的资源。这一点很重要。在外人看起来,在首都大学担任教授似乎很不错,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国内顶尖高校中,有很多年轻教授,都选择去一些小的院校或者是出国去工作任教,就是因为他们在高校中不受重视。田虹,就是这样。虽然很多人都说她是数学天才,但天才也只是天才而已,她有很优秀的研究成果,在岗位上想要提升却非常困难。另外,就是项目问题。她主要研究几何表示论以及朗兰兹纲领,但相关领域的研究,想要得到经费资助很困难,申请连续被驳回也很打击人。之前田虹都在考虑去国外高校工作,现在她有了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到西海大学加入王浩的团队。王浩和田虹说了很多,包括学校待遇、实验室待遇等等。他确实对于田虹的到来非常期待。田虹可以让实验室增强实力,同时,也是对研究领域的扩充,实验室还没有深入研究几何学的人才,田虹的到来补足了这一点。等以后建立了数学中心,田虹肯定也是很重要的人员。......首都之行,收获颇丰。第二天的飞机上,王浩一直都想着自己的收获。自然科学特等奖肯定是最大的收获,到现在舆论上还到处都是相关报道。王浩想想能拿到特等奖,还是感到有些激动,他拿到了史无前例的奖项,也等于是国家给自己的肯定了。同时,在研究和人才上也有很大的收获。人才,就是田虹。比尔卡尔只能算半个,因为对方并没有来西海大学,只是参与了项目而已,不过一个菲尔兹得主参与项目,也算是很大收获了。另外,就是研究的收获了。其实和比尔卡尔探讨研究并没有太大的收获,他们只是相互交换了各自的想法,甚至灵感值都没有往上提升一点。“这说明思路还是不在正确的方向上......”王浩有点遗憾的想着。他认为最大的收获是邱成文的提醒。杨-米尔斯方程。这是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他没有刻意去追求破解千禧年的数学难题,就只是专心做着自己的研究。但就像邱成文说的那样,杨-米尔斯方程是绕不过去的,只要是做微观的研究,就一定会和杨-米尔斯方程产生关联。杨-米尔斯方程,影响力是在太大了,只是在方程的推导基础方向,就已经诞生了七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六个菲尔兹得主。杨-米尔斯理论,就是构造粒子标准模型的基础。在依靠研究杨-米尔斯方程的顶级学者中,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是个非常典型的人物,他通过推导杨-米尔斯方程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之后O洲粒子对撞机,持续投入了近二十亿美元,终于发现了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这也让弗朗索瓦-恩格勒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这个研究就能知道,杨-米尔斯方程究竟有多么厉害了,它最大的贡献在于,将强力,弱力以及电磁力整合在了一个数学框架内。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之一,就包括杨-米尔斯方程问题,问题的描述是该方程的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问题。这句话听起来很复杂,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其实简单解释就明白了,质量间隙,也就是没有覆盖全部质量,一个原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方程只是覆盖的原子核,并没有覆盖电子。电子,也是带质量的。这就是质量间隙,或者理解为质量的漏洞。杨-米尔斯方程问题,简单来理解,就是研究解决方程没有覆盖到的质量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粒子标准模型的基础理论可以说就完善了。那可不只是解决数学问题,能获得菲尔兹奖,同时还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米尔斯理论是最顶峰的研究,难度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数学家、量子物理学家,也会感觉无从下手。所以,专心从事杨-米尔斯方程研究的学者数量极少,即便是往高出去估计也不会超过一百人。王浩并没有想去解决杨-米尔斯方程问题,但他希望结合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来辅助研究湮灭力的表现问题。他的主要研究还是超导机制。在超导的机制方向上,他都一直围绕着导电状态下的微观形态展开,围绕着塑造出来的新型几何展开。但是,新型几何是怎么被拓扑的呢?这就是湮灭力的作用。所以从湮灭力的角度去做研究,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向,两个方向一起进行研究,才能够完善整体的理论。研究湮灭力的表现,自然绕不开量子物理,就必须对杨-米尔斯理论有足够深入的了解。王浩思考的干脆建立了一个任务--【任务一】【研究项目名称:杨-米尔斯理论研究(难度:S+)。】【灵感值:0。】果然!千禧年数学猜想,估计都是S+级别了!......等回到了西海大学,自是一番恭喜和庆祝不谈。自然科学特等奖的影响力确实很大,就像是栾海平说的那样,“你拿了这个奖,明年的院士增选已经稳了。”“我之前说很大概率选上,现在是绝对可以选上!”栾海平说的非常肯定。自然科学特等奖是对一个学者最大的肯定,甚至说是史无前例的肯定。这种级别的奖项拿到手,哪怕年龄就只有十岁,都可以评的上院士,而且还是全体投票同意通过。国内的院士和国外还是有不同的。国外的院士是纯粹拿学术说话,国内就是粘上一点政体色彩,在学术成果方面,王浩已经是无可挑剔,再加上奖项的重大肯定,评选院士自然没有任何问题。王浩倒是没有担心评院士的问题。甚至说,他不太关心。好多学者评选院士是为了对自己的肯定,或者就是为了获得院士职称的荣誉,还有的则是为了申请项目更容易。但不管是荣誉也好,项目申请也罢,他都没有了相关的需求。现在想评上院士,对他来说也只是锦上添花,他还是更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只可惜,半拓扑构造问题的研究陷入了瓶颈,时间也进入到了假期,想找灵感都变得困难。王浩也干脆休息一阵,决定过一个轻松的春节。这个春节和往常不一样,他没有回老家,父母则是提前来到了西海。王海清和刘敏的到泽雨轩 zeyuxuan.cc

最新小说: 生死轮回:玄 霍格沃茨之球王传奇 魂泥之主 燃烧古卷:白龙之名 太古灭世帝诀 反面星际大陆 我时王,在斗罗重铸骑士辉煌 魔域风云之长刀行 开天法宝 九命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