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战朱门 > 第261章 还是得扣箩筐

第261章 还是得扣箩筐(2 / 2)

像吴有才这种新进市舶司的,估计一想立功,二想捞钱。

市舶司……要博买……霍惜这几日脑子里都是这个词。

为什么都争着做海贸生意?无非是利润巨大。像几两一匹的丝帛,运到外洋,就能有几倍十几倍的利。

又如那倭国的红铜,在倭的市价不过是十几文一斤,运来卫朝,市舶司却给价300文。十几倍获利。

还有硫磺,霍惜记得一直是明朝的重要军需,明中后期还因数量稀少,要向倭国大量采买。一斤硫磺在倭国不过几文一斤,运来明朝,却给价一贯。着实暴利。

硫磺和焰硝军中通常用来制火器,明时已经有火器了。朱元璋和元朝干仗的时候就已经使用火铳了。

所以霍惜才觉得库房里那一百石焰硝是个烫手货。

如果能忽悠吴有才,把它出手,再换些别的紧俏货,是不是行得通呢?

只是这焰硝是从卫朝商人手中收来的,若是倭国来的,一倒手即可获利几十倍。可要卖给市舶司,还得被压价,最后还得倒贴。

即便不倒贴,那换什么呢?

市舶司博买,通常不会给银子,都是能物换物。一堆洋商拿卫朝的铜钱?怕不是脑子进水了。金银数量卫朝也缺的很,也不会多付洋商金银。

像倭国一般换生丝多。一驮铜,二百七十斤,通常能换丝八到十斤。运回倭国就是四五倍的利。

但霍惜以焰硝换生丝?

且不说焰硝能不能以成本价收回,若换成生丝,在卫朝境内销售,能赚几个钱?

一百石焰硝,买来用了二百两出头,估计能换六百斤生丝,一斤生丝拿到市场上卖半两银,只得银三百两。

她脑子进水了吗?冒着大风险,忽悠吴有才,得银百两不到?

霍惜这个愁啊。

那边卫菱都病好出医馆了,她想了几天愣是没想明白要如何操作。

再说霍二淮那边,那天方婆子纠缠他,只拿到百十个铜板,不甘心,粘着他不走,就想跟着他。

霍二淮也豁出去,愣了没回船上,也没回琼花巷小院。

径直就去了外城码头,当搬夫搬货去。

方婆子跟着他,见他在码头搬了一天的货,只得了二三十个铜板,最后席地而坐,跟搬夫扛夫挑夫们坐在一起啃灰面馒头。

这方婆子能耐得住?搜刮了他得来的铜板,跑了。

霍二淮这才回了船上。连着几天和杨氏带着霍念到外头收货卖货,就没靠近过京城水域。

霍惜和杨福大大松了口气。霍二淮和杨氏拎得清,给子女省多少麻烦事哦。

也不是不给养老银,霍二淮每年年终回去都给五两十两的。摊下来一月给养老银都快一两了,这已超出绝大多数人了。还不满足?

他夫妻二人挣来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养父母可以,可霍家一大子家都没分家,有屋有田,住一起,没道理要他一人养兄弟子侄全家。

这日卫菱养好了病,要回家了。霍二淮去了医馆,给他结药费。又付了银子领了一些补养的药给他带回家巩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战朱门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战朱门泽雨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欧洲帝女花 明末的王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