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拳谱(1 / 2)

刘羡阳很快背着一只箩筐跑回来,陈平安正在水井旁边观看凿井运土的情景,刘羡阳对着陈平安屁股就是一脚,踹得陈平安差点来一个狗吃屎,回头瞧见是刘羡阳后,便没计较。刘羡阳大大咧咧道:“事情成了,阮师傅说让我这些天,老老实实在这边别乱跑,白天挖井,晚上打铁,一旬半之后,我就算他在小镇这边的第一个徒弟,叫啥开山弟子来着。我给你弄了个箩筐过来,帮你摸石头去,从铁匠铺这边摸上去,摸到廊桥那边为止。事先说好,青牛背那个地方的水坑,我是帮不了你的忙了,阮师傅说我这些天敢跨过廊桥以北、以西两个地方半步,就打断我的腿。”

刘羡阳一把搂过陈平安的脖子,窃窃私语道:“阮师傅说小镇是不会丢东西的,还说那些外乡人,遵守一条很古怪的规矩,做得了公平买卖的商贾,也做得了坑蒙拐骗的骗子,甚至连捡破烂的乞丐也能做,唯独做不了鬼鬼祟祟的窃贼小偷。在这儿,老天爷不会打盹不会闭眼,就盯着咱们看呢,你说瘆人不瘆人,反正我瘆得慌。”

刘羡阳突然威胁道:“姓陈的,我家宅子你可以继续住着,可是别等我回去,你已经把我家的那件宝甲给卖了啊!”

陈平安一拳捶在刘羡阳胸口,捶得刘羡阳连忙松手,使劲揉了几下才缓过气来,骂道:“瘦竹竿似的小毛猴子,哪儿来这么大的力气!难道跟姚老头隔三岔五走个一百里山路,或是在深山里砍柴烧炭几个月,就能往死里长气力?”

陈平安笑道:“反正我背着一筐石头,还能比你先跑回小镇。”

刘羡阳斜眼道:“那咱俩比比谁在水底憋气久?”

临近溪畔,陈平安弯腰卷起裤管,随口道:“只比一口气的事情,我才不干。”

下水之前,陈平安拔了许多溪畔春草垫在箩筐里,还唠叨说每捡二十块石头后,就要再垫些草。刘羡阳烦得要把背后箩筐甩给陈平安,陈平安不答应:“换成我背箩筐的话,按照你那种毛躁性子,一定会直接丢石头进箩筐,我会心疼。”刘羡阳差点当场就要撂挑子,这些个花花绿绿的石头,千百年来始终一文不值,怎么到了你陈平安这边就金贵娇气起来了?还敢嫌弃刘大爷的手法不够温柔?

只是到最后,刘羡阳仍是不情不愿地下水摸石,陈平安与之一左一右,打算将这条小溪彻底扫荡一遍。这边溪水依然多是膝盖高低,一些个稍高处,才会水位及腰,偶尔也有等人高的小水坑,多是巨石聚拢的落脚处,到了这些地方,就是刘羡阳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他先将箩筐摘下递给蹲在巨石上的陈平安,然后一口气潜到水底,从庞然大物的大石缝隙,或是层层叠叠的石堆里,掏出他想要的蛇胆石。当然,陈平安也做得到,只是会很辛苦,耗时耗力远远超过刘羡阳。

还没有摸到廊桥,箩筐就满了七八分,其中有一块墨绿色的蛇胆石,刘羡阳在一处深坑水底摸了三次,才好不容易摸出来。它大如手掌,夹杂有金色的星星点点,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入手极沉,当陈平安以手摩挲时,竟然烁烁然溅起锋芒之感。只要不是瞎子,就知道这块石头很不一般。

最后两个少年肩并肩坐在一块溪中巨石上,刘羡阳双手撑在石面上,望着缓缓流淌的溪水,问道:“陈平安,你想过以后要离开小镇吗?”

陈平安回答道:“暂时没想过,出远门总得有钱吧,而且离开之后,宅子怎么办,也没人帮着收拾,万一哪天垮了咋办?而且我爹娘坟头那边,也需要我经常去拔杂草。”

刘羡阳无奈道:“你怎么总想这么多没用的事情,没意思啊,难怪宋集薪说你就是鬼打墙的命,在这么个屁大的地方兜兜转转,一辈子都走不出去。”

陈平安转头笑问道:“你还记得上次我跟你说过的事情吗,就是那棵树。”

刘羡阳没好气道:“坟头长了一棵树,也值得大惊小怪的?再说了,那也是陈氏另外一支老祖宗的坟头,跟你陈平安没有半枚铜钱的关系!”

陈平安盘腿而坐,轻声感慨道:“不知道小镇以外,姓陈的人多不多啊。”

刘羡阳拆台道:“小镇以外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小镇上,姓陈的只有小猫小狗三两只,而且除了你之外,好像全是那四姓十族的家生子,世世代代的奴婢身份。好笑的是,这些人在宅子里头当牛做马,低头哈腰,可只要出了那些大宅子,见到所有人都立即换了面孔,最喜欢狗眼看人低。所以姚老头说得对,要是你陈平安哪天也去给他们当下人,那你们这一支没有迁出小镇的陈氏,就算全军覆没喽。”

按照姚老头的说法,姓陈的人最早在小镇有两支,只不过其中一支很早就迁了出去,陈平安这一支,以前也旺盛过,只不过这个“以前”实在是太久了,就连姚老头也说不清楚是几百年。五百年?八百年?还是一千年?后来又分成好几房,人丁越来越稀少,运气大概是都给外迁的那支带走了,香火经常断,以至于许多坟头都渐渐没人看管了,加上大部分坟墓所在的山头,陆陆续续被朝廷派来的督造官下令变成了一座座封禁之山。

姚老头最后一次带陈平安进山,经过其中一座山头的时候,指了个地方给他看,说那是陈氏另外一支的老祖宗下葬的地方,坟墓就在那座山上,风水很好。至于陈平安这一支的,姚老头说神仙也找不着了。近几百年来,这一支姓陈的子孙都没出息,尽是些破落户,除了死撑着没给四姓十族当奴做婢,一无是处。

陈平安有次偷偷去找过那座陈氏老祖的坟头,结果到了地方,只是杂草,还看到了许多狐兔,就是没看到坟头,其中有一棵认不得的树,不高,比镇上的老槐树要矮很多。杂草丛生,狐兔出没,孤苦伶仃,一树独茂。

陈平安摇头道:“我娘走之前,要我发过誓,可以当要饭的,哪怕饿死,也不许我给那些大户人家当下人。”

刘羡阳脱口而出道:“那你娘亲死前,不是还要你发过誓,绝对不可以去龙窑当学徒?”

陈平安脸色黯然,没有反驳,也没有被揭短后的恼羞成怒。

刘羡阳有些愧疚,但他又不是那种做错事后愿意说“对不起”的脾气,只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起身道:“走了走了,挖井去。对了,我再跟阮师傅磨一磨,争取让你来这边当个短工学徒,到时候想要摸石头也容易。”

陈平安说道:“不急,等那两拨人死心离开小镇再说,这段时间我帮你看家。”

刘羡阳好奇问道:“你说为啥我跟阮师傅拜师学艺,就能逃过一劫?”

陈平安想了想,不确定道:“就像突然下雨,你总得找个屋檐躲躲吧?”

刘羡阳转头望向剑炉铁铺:“你说阮师傅到底是谁啊,看着不像是多厉害的人嘛,压得住那两拨人吗?”

陈平安安慰道:“人不可貌相。”

刘羡阳转头说道:“你陈平安看着像是穷人,那你是不是穷人?”

陈平安咧咧嘴,无话可说。

刘羡阳站起身,问道:“要不要帮你背到廊桥那边?”

陈平安摇头道:“不用,也不重。”

“记得下次把箩筐还我。”刘羡阳说完这句话后,直接跳下巨石,在溪水中快步前行,溅起水花无数。

陈平安背起箩筐,小心翼翼下了巨石,上岸后,缓缓向廊桥那边行去。

陈平安走了一段路程后,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转头望去,是刘羡阳。

初春的和煦阳光下,刘羡阳抢过陈平安的箩筐,自己背起,转头讥讽道:“远远看你背着箩筐,就跟小蚂蚱背大石头似的,真是可怜,就发发善心,帮你背到廊桥那边再说。”

春风里,两个少年一起走着。

“姓陈的,以后我要是学艺有成,一定要出去看看,娶到比稚圭还要好看的媳妇,喝最贵的好酒,住最大的宅子,还要骑最快的马!”

“我要去看跟天一样高的山,去看比咱们小溪大上无数的大河。”

“总之,我刘羡阳绝对不会这辈子都待在这里等死。”

春风里,刘羡阳憧憬着未来,陈平安细嚼着草根,一个说,一个听。

陈平安将一箩筐石头背回刘羡阳家院子,依然是拣选出最心仪最有眼缘的几块石头拿到偏屋,其余依旧留在灶房那边。锁好屋门和院门后,跑向泥瓶巷,到了自家院子,看到宁姚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陈平安打过招呼后就开始煎药。

隔壁院子不断传来劈砍声,这很奇怪,宋集薪虽说过着外人眼中没爹没娘的日子,但这么多年一直衣食无缺,甚至手头始终很宽裕,不敢说比四姓宅子里的少爷过得好,比起十族嫡系子弟确实不差,文房四宝,案头雅玩,书房清供,许多陈平安没见过也没听过的奢侈物件,隔三岔五,一样样往宋集薪屋子里搬。其实宋集薪那边从来没有真正的脏累活和体力活,腌菜太臭,宋集薪不许婢女稚圭去做;砍柴太累,宋集薪每年都是直接买来一捆捆的柴火、一袋袋上等木炭。

陈平安给宁姚端去药汤的时候,隔壁院子竟然还在断断续续劈柴,陈平安在宁姑娘喝药的时候,忍不住走到院墙旁,踮脚望去,发现稚圭正拎着把菜刀,在砍杀“一个人”——是木头制成的坯子。陈平安烧瓷多年,见过的好东西不少,砍过的树木更是不计其数,所以一眼就看出大致深浅,那木头色泽如玉,肯定是很老的物件,而且木偶身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红点黑点,木偶已经被稚圭连砍带剁,给劈成了好多截。

稚圭突然转头,发现了陈平安,满脸汗水和污渍的她抬起手臂,抹了把脸,牵强笑道:“你回来了啊,我先前想跟你借一把柴刀来着,可是你家那位客人,不愿意给我开门。”

陈平安愣了一下:“我这就给你拿柴刀去,一开始别太用力,柴刀不比菜刀,容易打滑,别伤到自己。”

稚圭坐在小板凳上,精疲力竭,挥手道:“知道啦,快点去拿呀。”

陈平安取来柴刀,稚圭已经站在院墙那边,笑问道:“你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吗?”

陈平安摇头道:“不知道。”

稚圭也不给出答案,转身继续坐在小板凳上,使劲劈砍。

她那些生疏凝滞的动作,以及种种吃力不讨好的错误姿势,看得陈平安很着急,只不过人家既然没要求帮忙,陈平安就不自作多情了,转头一看,发现宁姑娘已经不在院子。陈平安记起一事,快步走向屋子,将一样东西放在桌上,放到宁姚对面。

那是块蛇胆石,刚好能一手握在手心,如同一块冻结凝固的蜂蜜,纹理细腻,颜色极正。

宁姚有些奇怪。

陈平安笑道:“宁姑娘,送你的。”

刀不离身的宁姚突然问道:“你最喜欢这块?”

陈平安有些难为情:“这块……大概排第四吧,最好的三块,我已经藏起来了。”

宁姚这才收下那块石头,双指拈住,举过头顶,光线透过窗户进入屋子,映照在石头之上。

她仰起头,眯起眼眸,仔细观察石头的微妙纹路。

她看着石头。

陈平安看着她。

深夜里,陈平安偷偷潜入泥瓶巷,如野猫夜行,无声无息,悄悄来到顾璨家的院子。他找到那口摆在院子角落里的大水缸,蹲下后,发现原本堆砌得整整齐齐的蛇胆石,已经被人翻拣得七零八落,好像此人比他还要更早知晓石头的价值。顾璨是小镇唯一一个喜欢收集蛇胆石的怪胎,而且不管在小溪里找到多少,每次只拿一块回家,孩子只挑选最顺眼的那块石头,日积月累,才攒下五六十块石头,被他用来遮挡水缸底部的空隙。

陈平安挪开许多色泽已经暗淡的蛇胆石后,看到水缸底部并无挖掘痕迹,这才松了口气。

他开始用右手一点一点刨土,最后当他碰到黄油纸的时候,心头一震,放缓了速度。

最后他取出由黄油纸包裹的物件,看样子,像是一本书。

藏入怀中后,陈平安重新将土填回去,再仔细看过了那些蛇胆石,剩下来的石头,都“死”了,比起陈平安这两次从小溪里新捡起的石头,无论是颜色、纹理还是重量,都截然不同,眼前这些石子,就像死气沉沉的老人,而陈平安捞起的那些,就像初生的婴儿,朝气勃勃。

陈平安想了想,打算从自家宅子那个方向离开泥瓶巷。

他走到宋集薪家院门口的时候,听到吱呀一声,屋门打开,陈平安只得装模作样去敲自家门,喊道:“宁姑娘,睡了吗,我回来拿点东西。”

屋内很快灯光亮起,宁姚给陈平安打开院门。

隔壁那边,婢女稚圭慢悠悠走出屋子,怀里捧着一本大部头泛黄书籍,到了院子后,看到陈平安那边的影影绰绰,她摇头晃脑,嘴里啧啧啧,像是恰巧抓到了一对狗男女。

她独自一人走在泥瓶巷里,蹦蹦跳跳。她那金黄色的重瞳,在夜幕下小巷里,显得格外冰冷和神圣。纤细婀娜的她,如同一条游走在狭窄石缝里的蛟龙,好像只要走出了小巷,就要走江化龙。

宁姚虽然让陈平安进了院子,甚至进了屋子,但是她的脸色很不好看,坐在桌旁,一条胳膊贴靠在刀鞘上,手指轻轻敲击刀柄。

陈平安在确定稚圭走入小巷后,这才尴尬解释道:“我是去顾璨家拿东西,结果她刚好要出门,我只好来这里躲一躲,宁姑娘你千万别多想。”

宁姚问道:“什么东西?”

陈平安犹豫了一下,掏出那黄油纸包:“我现在也不知道。”

宁姚转过身,道:“你先自己打开看看,再决定要不要让我知道。”

陈平安点点头,坐在桌对面,打开一层层黄油纸,不断有泥屑滚落在桌面,最后的的确确露出一本古书。

古书封面唯有二字,陈平安只认识其中一个字——山。

他将古书放在桌面上,掉转方向,推向宁姚,好奇地问道:“宁姑娘,这个字读什么?”

宁姚重新转过身,低头瞥了眼,说道:“撼。”

书名“撼山”。

撼山?

宁姚皱了皱眉头,伸手就要去拿那本古书,不承想陈平安向后挪了挪。宁姚在这一刻,身体僵硬,怒火中烧,好像从没如此被人羞辱过。

堂堂宁姚,爹娘皆是十二境之上的大剑仙不说,她自己自诞生起,便被誉为最顶尖的剑仙坯子,哪怕离家出走这么多年,也只是与人比剑或是斗法输过,从来没有人会如此侮辱她的人格。一本破书,还需要她宁姚以下作手段去翻阅、偷窥、占有?

宁姚握紧刀柄,眯起那双尤为瞩目的狭长双眉。

细眼朱唇,大概就是形容这位姑娘的了。

其实细看之下,宁姚容颜极美,只是浑身通透的英毅之气,全然压过了脂粉气。

但是陈平安下一句话,拥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让宁姚差点憋出内伤来。

“宁姑娘,这书是从顾璨家拿来的,虽然我觉得这不算偷,但以后还是要还给顾璨的。不过我们是朋友了,所以不管这本书上写了什么,希望宁姑娘看过之后,自己知道就好。”

宁姚深呼吸一口气,一拍桌子瞪眼道:“看什么看,自己看去,我不稀罕!”

陈平安下一句话,更是让宁姚感到哭笑不得:“宁姑娘,我不认识字啊,你教教我?”

宁姚心思一转,嗤笑道:“就不怕我占了你大便宜?你想啊,顾璨明摆着是承受大量祖荫的家伙,就连天然剑坯的刘羡阳也比不上,小镇千年以来,也没几个人能够媲美。那么他小心翼翼珍藏起来的传家宝,能差到哪里去?你就不怕我见财起意?独占了这本价值连城的秘籍?”

一盏灯火微微摇曳的油灯,昏黄光线下,陈平安微微笑着,也不解释什么。

宁姚冷哼一声,挪了挪位置,示意陈平安坐到自己身边,结果对面的陈平安半天没抬屁股。宁姚气笑道:“我宁姚一只手能打一百个你……”

说到这里的时候,宁姚自顾自笑起来:“难不成你是怕我占你便宜?”

陈平安坐在宁姚身边,有些忐忑,也有些紧张。

少女宁姚还沉浸在先前那句话的语境里,越陷越深,自言自语道:“一只手打一百个陈平安,嗯,这个说法,适用范围很广啊,见到谁谁谁,切磋之后,如果败于我手,就撂下一句,‘你才三千个陈平安的实力,也敢与我一战’,感觉不错唉;遇见一头洪荒凶兽、一条大泽恶蛟,就告诉自己‘这条孽畜相当于三万个陈平安,快跑’,哈哈,可以可以……”

陈平安只觉得莫名其妙,肩并肩坐着的宁姚,突然就傻呵呵笑起来。

宁姚笑得家徒四壁的陈平安突然觉得自己像个有钱人。

而陈平安和宁姚,此时此刻更不会意识到,“一只手打一百个陈平安”这句玩笑话,在将来漫长岁月里展现出来的份量和力气。尤其是当陈平安不再是少年之时,越往后越是如此。

宁姚终于回过神来,咳嗽一声,挺直腰杆,拿过古书,快速翻了几页,然后她合上书,一根手指在封面上点了两下,转头对陈平安淡然道:“这是一部拳谱,拳法名‘撼山’,如果按照江湖人的规矩,你可以称之为《撼山谱》。”

陈平安满脸期待:“然后呢?”

宁姚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尽量让自己郑重其事地翻开一页,那根嫩如青葱的纤细手指,指向扉页序文,一边向下滑动,一边念道:“家乡有小虫名为蚍蜉,终其一生,异于别处同类,皆在搬运山石入水。”

“我的拳法,分生死,不分胜负,重神意,不重招式,将此拳六式练至炉火纯青之时,杀力巨大,动辄伤人肺腑至深……”

“虽然《撼山谱》一直不曾跻身当世拳谱之清流高品,但我始终坚信,遍观天下武学,必有此拳一席之地。希望有缘人,将其发扬光大……”

宁姚熬着性子,把序文一句句读给陈平安听。

薄薄一本册子,整部拳谱的拳法才六式,序文篇幅倒是不小。

宁姚读完序文之后,把拳谱推到陈平安身边,拍了拍陈平安的肩膀,敷衍道:“好好收着啊,别遭了贼。”

陈平安点了点头,小心翼翼伸出双手按住那部古老拳谱。宁姚看得一直想笑,这么本书搁在桌面上,还能自己长脚跑了啊,还是你陈平安怕它会摔跤?

陈平安右手在衣襟上狠狠搓了搓,这才翻开书页,序文一字字看过去,之后图文并茂,反正他看得云里雾里。

宁姚侧身而坐,手肘抵在桌面上,望着陈平安的侧脸,调侃道:“是不是觉得自己发大财了?以后砍柴要用金斧头、吃饭要用金饭碗?”

陈平安没有抬头,仔细琢磨那些图画和天书一般的文字内容,直言不讳道:“其实方才我看到你的眼神,就知道这本拳谱不会太好,不过没关系,对我来说,它已经足够好了。”

宁姚挑了一下眉头,也开门见山道:“我见识过或者听说过的东西,确实是很好的东西,但是在这之外,我只分得出好东西坏东西,可好东西有多好,坏东西有多坏,就很难说了。”

陈平安抬起头:“那这本《撼山谱》,是属于‘好,又不算太好’的行列喽?”

宁姚没好气道:“我是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部破拳谱到底有多糟糕!”

陈平安眨眨眼,嘴角有些笑意。显然早就心里有数,只是跟宁姚打趣罢了。

宁姚伸手推刀出鞘寸余,威胁道:“想被砍是不是?”

陈平安低头看了眼她腰间的绿鞘长刀,由衷赞赏道:“很好看。”

宁姚坦然受之:“我宁姚亲自拣选的刀剑,当然不孬!”

陈平安看着她,有些羡慕和佩服她的那种自信,哪怕她与自己同龄,还身处于人生地不熟的异乡,但是无论何种处境,她都像是一轮朝阳,冉冉升起,势不可挡。这一点,从陆道长跟她打交道时候的小心谨慎,心思敏锐的陈平安就感受得到。

陈平安情不自禁地说道:“如果阳光可以换铜钱多好!”

宁姚不明就里,讶异道:“陈平安,你是不是想钱想疯了?”

陈平安连忙转移话题,翻到第一招拳谱:“宁姑娘,能不能帮我读一遍这幅图画的文字?”

宁姚想了想,没有拒绝,只是问道:“知道为什么我第一眼,就判定这部拳谱不怎么样吗?”

陈平安摇头道:“我也很奇怪。”

宁姚笑了笑,干脆在长凳上面向陈平安,盘腿而坐,指了指那部摊开的拳谱,耐心解释道:“武人的武学秘籍和修行之人的炼气之法,一般都有三种记载方式,第一种就是这部《撼山谱》,用普通材质的纸张书页,能够保存多少年,看运气,兵灾人祸不说,经过漫长岁月的潮湿、蚁害等等,也会逐渐损毁消失,对吧?”

陈平安恍然,点了点头。

宁姚继续道:“所以,在这种以实物承载文字的方式当中,就出现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注重材质的珍稀程度,即承载文字的东西,与文字内容的价值能够相匹配,这就像你不会用榆木打造的盒子,去盛放一枚镇国玉玺。”

陈平安若有所思。

宁姚略作犹豫,仍是对陈平安打开天窗说亮话:“接下来一种是不立文字,讲究言传身教。这些多是宗门帮派的压箱底本事,往往秘不示人,或者有传男不传女等繁缛规矩,甚至许多所谓的嫡传弟子、入室弟子,也未必能够尽得真传。真传真传,便在于此。”

宁姚叹了口气:“至于最后一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连说也说不得,说也无法说。打个比方,这趟进来小镇的两股势力,云霞山的蔡金简,她的云霞山,有‘观云海’一事,云海滔滔,云雾霞光尤为特殊,蕴藉灵气,被你们东宝瓶洲练气士誉为‘天上尤物’,有些能够自行幻化成历代祖师爷,若有机缘者,就能与之会晤交流。而正阳山之巅的浓郁剑气,据说阴差阳错,因缘际会,也会出现正阳各峰老祖的剑灵,演化剑道,至于能否看到,只看福分大小,不看身份贵贱,不看修为高低。”

宁姚最后说道:“当然了,三种方式也无绝对高低划分。第一种方式,若是将文字刻在玉碟之上,或是七十二福地之一的竹海福地,专门出产一种玄之又玄的洗字竹,就要另当别论了。除此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古怪物品,你只要走得够远,就总能遇到惊喜。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以后,最好还是要出去走走,不说奢望离开东宝瓶洲,离开这座天下,好歹争取走到大骊王朝的版图边境上。”

陈平安嗯嗯嗯着,明显心思都牵挂在那部拳谱上,他指向一个字:“宁姑娘,这个念啥?”

宁姚气不打一处来:“滚!”

陈平安一脸怀疑,宁姚怒目相视,指着那串文字:“真念‘滚’!此拳悟自大骊观雨,拳势滚走之势,拳罡如泼墨大雨,跌落人间后,滚走于大骊皇宫之龙壁,倾泻直下!”

陈平安凝神望着那几幅一气呵成的拳势图,排兵布阵一般,挤在一页之内,所以每个挥拳小人的图画都不大,加上炭笔画工并没有如何精细,也亏得是陈平安眼力好,在昏暗灯光下依然看得纤毫不差。他听到宁姑娘那些听不太懂的话语后,呢喃道:“听上去这一式拳法很威猛啊。”

宁姚微微凑过脑袋,看着那几幅画谱,点头道:“有一招拳法,在江湖上传了几千年,都没有失传,跟这一招拳谱有几分神似啊。”

陈平安转头好奇问道:“怎么说?”

昏黄灯火中,宁姚长眉微弯,如春风压弯了一束桃枝。

她忍住笑意道:“江湖上有套老少咸宜的拳法,叫王八拳,一顿瞎抡,保管能够乱拳打死老师傅。”

陈平安无奈道:“哪有你这么说的。”

陈平安在脑海中想象了一番,这可不就是顾璨的拿手好戏和成名绝学吗?记忆当中,顾璨他娘亲在很多年前,好像有过一场不那么美好的争执,是在杏花巷的一间脂粉铺子门口。那时候顾璨才刚刚会走路,顾璨他爹因为是外乡人的缘故,又多年不在家,早已被泥瓶巷的街坊邻居忘记。那时候妇人们开始忧心,忧心自家男人在经过顾氏寡妇家门口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仅仅是竹竿上晾晒着的妇人衣物,就轻而易举将男人的魂魄勾走了。后来有一次,马婆婆便召集五六个妇人,联袂去堵顾氏的院门,顾氏在那一战当中,吃了不少亏,但是马婆婆她们也没占到多大便宜,两败俱伤。只不过越到后边,顾氏终究势单力薄,双拳难敌四手,就连衣衫也被扯碎。她衣衫本就单薄,一时间难免春光乍泄,更让那些自惭形秽的妇人们失心疯,抓挠撕咬,无所不用其极,看得巷子周围的男人们一个个咽口水。

好在当时陈平安恰巧从龙窑回到小镇,这么多年一直得到顾氏照拂,就上去帮顾璨他娘挡下许多阴险招式。从头到尾,陈平安没敢还手,他不是怕惹麻烦,而是怕自己一拳就打死人。

那个时候的他,在姚老头的呼喝声、谩骂声中,已经走过无数山和水,才十二三岁,就走过了很多小镇老人几辈子的路。

那会儿,他和顾氏坐在院门口,顾璨始终被关在门内,大概是她不希望孩子看到他娘亲的狼狈模样。

陈平安转头望去,给顾氏指了指嘴角位置。顾氏随意撇了撇嘴,然后伸出大拇指,重重擦掉嘴角的血迹。

顾璨在院子里哭得撕心裂肺,一声声喊着娘亲。

顾氏先是对陈平安笑了笑,然后哗啦一下,眼泪就滚出了眼眶。

第二天,陈平安身边,就多了一个不情不愿的拖油瓶。

宁姚的问话打断了陈平安的幽幽思绪:“你想什么呢?”

陈平安问道:“你说顾璨和他娘离开小镇后,随了截江真君去了那座书简湖,真能过上好日子吗?”

宁姚反问道:“你觉得他们母子在泥瓶巷过得不好?”

陈平安想了想:“顾璨那小子没啥良心,年纪又小,肯定没觉得日子难熬,不过顾璨他娘……应该不会觉得小镇是个好地方,尤其是泥瓶巷和杏花巷的女人,她一个都不喜欢。而且我觉得顾璨他娘吧,好像天生就不该在小镇这边,她总觉得很不甘心。如果按照姚老头的话来说,就是心不定,男人心不定,叫志在远方;娘们心不定,就要红杏出墙。可我觉得这话说得不太对……”

宁姚猛然直起腰,一拍桌子:“扯什么扯,还要不要学拳谱?!”

陈平安吓了一跳:“宁姑娘你继续说。”

宁姚没好气道:“与你说修行,并无意义,因为你注定无法修行。所以我只能跟你说武学,说武道。”

陈平安刚想说什么,宁姚已经兀自往下说去:“天下武道分九境,当然有人也说其实九境之上,还有第十境,就像各大王朝都会豢养一群棋待诏……”

说到这里,宁姚心情又好了许多,笑眯眯问道:“陈平安,知道什么叫棋待诏吗?”

陈平安当然老老实实摇头。

宁姚脸上光彩流溢:“围棋高手,九段品秩最高,就等于官场的一品大员吧,但是有一些百年一遇的天才,会被誉为‘十段国手’,然后这些人就会有各种花哨的独有头衔,你们大骊王朝的棋待诏啊,特别丢人,据说你们的九段,只等于隋朝的七段实力,整个大骊,也就一个绰号‘绣虎’的家伙,被隋朝棋坛真正视为敌手。哦,对了,你知道啥叫围棋吗?”

陈平安点头道:“知道,规矩也懂些,就是自己不会下。宋集薪和稚圭家里就有棋盘和棋子。”

宁姚满是失落:“这样啊。”

宁姚绕了半天,陈平安仍是不晓得“九境”到底是个啥。

宁姚似乎也意识到自己有点不靠谱,咳嗽一声,郑重其事道:“我娘说过,武道九境,一步一台阶,但是哪怕等你登顶第九境,最后的景象,就像身处一座山,抬头望向远处的另外一座山,却只看到了半山腰。”

陈平安若有所思:“我懂了。”

因为他亲眼见识过这幅画面。

宁姚也不在意陈平安是否真懂,说道:“武道九境,分炼体、炼气和炼神,各有三层境界,步步登顶,一步差不得,更错不得,走得越坚实越好,走得快慢与否,反而没有那么重要,这与修行是不太一样的。”

“炼体三境界,第一层泥胚境,听意思就知道,跟你宅子所在的这条泥瓶巷一样,粗糙不堪。不过修至巅峰圆满,自身如一尊泥菩萨,虽是泥塑,却也有几分不俗气象,气沉丹田,不动如山,算是在武道一途真正入门了。总之,这一层的精髓在于一个‘散’字,以及一个‘沉’字。习武之人的天赋高低,悟性的好坏,领路的师父一下子就能看出来。”

“第二层木胎境,寓意你的体魄开始由粗渐细,大成之时,肌肤纹理精密有序,如通体篆刻符箓,就像……对,就像这块从溪里摸出来的蛇胆石,跟一般的鹅卵石,内里其实已经截然不同。这一层境界的深意,为‘开山’,拓宽经脉,把一条狭窄如羊肠小道的经脉,变成能够容纳马车通行的阳关大道。习武之人的根骨好坏,会在这个境界当中高下立判。”

说这些话的时候,宁姚高高举起那颗陈平安赠送的石子。

她凝视着灯火映照下的漂亮石头,轻声道:“炼体最后一境界,名为‘水银境’。血液浓稠如水银,重量却更加轻盈,气血凝聚合一。突破门槛,需要渡过一劫,叫‘泥菩萨过江’。能否成功走过最后一个门槛,鲤鱼跳龙门,就得看习武之人的运气了。”

陈平安听得懵懵懂懂,痴痴地望着那盏油灯,灯火摇曳,心神随之摇曳。

宁姚打了个哈欠,趴在桌子上,懒洋洋道:“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炼体三境界,已经将八成入品武人挡下来了,再难更进一步。要知道穷学文富学武这个道理,除了我家乡,其余天下皆然。按照你的家底,以及你的悟性,我估摸着这辈子能够到达第二层境界,就该烧高香了。”

陈平安问道:“那这本拳谱怎么练?”

宁姚挑了一下眉头:“明天再说,我有些困。”

陈平安嗯了一声:“那我拿箩筐去捡石头了,明天再来找宁姑娘。”

宁姚说道:“如果你放心的话,拳谱留下来,我再看看有没有纰漏,会不会是陷阱之类的。”

陈平安笑道:“好的,可是宁姑娘记得小心些,这本《撼山谱》,我以后还要原原本本还给顾璨的。”

宁姚转头皱眉道:“你要说几遍才放心?!”

陈平安笑着去角落背起箩筐,离开屋子的时候不忘提醒道:“宁姑娘别忘了锁院门。”

宁姚趴在桌子上,没有转头,摆摆手,有气无力道:“知道啦知道啦,你怎么比我爹还话多啊。”

陈平安身轻如燕,身影没入小巷。

等到陈平安约莫着已经离开泥瓶巷,宁姚立即直起身,以视若仇寇的眼神,狠狠盯着那部《撼山谱》,然后整个人瞬间垮了下来,再次趴在桌上,愁眉苦脸,自言自语道:“这玩意儿怎么教啊,我生下来就是世间第一等的剑仙之体,哪里需要走这些山脚的路程。我连三百六十五座窍穴的名字也记不全,气息如何自然流转,我打从娘胎起就会了啊……”少女双手挠头,悲愤欲绝。

突然有一个嗓音在门外怯生生响起:“宁姑娘?”

宁姚身体僵硬地缓缓转身,看到一张极其欠揍的黝黑脸庞。她板起脸,不说话。

陈平安咽了咽口水,歉意道:“我是怕你忘了锁门,就来提醒一声。再就是如果宁姑娘晚上肚子会饿的话,我可以先去刘羡阳家做些宵夜,给宁姑娘拿过来,之后再去小溪那边。”

宁姚大手一挥,陈平安立即跑路。

一路上,陈平安脑海中都是拳谱第一式的图画。

拳走人动,脚不离地,如蹚烂泥,势如大雪及膝,缓缓而行。

陈平安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当他试图按照图谱去练习拳架后,他不由自主转变了每次呼吸的快慢长短。

陈平安甚至异想天开,在溪水当中练拳,岂不是更好?

齐静春身前放着两枚印章,由最上等蛇胆石雕刻而成,皆不大,且都尚未篆刻印文。

白天,那位气质温润如玉的读书人,造访学塾,之后两人私下对话,远道而来的儒家君子问了他一个问题:“先生可想继承某人遗愿,继续为万世开太平?”

齐静春当时回答道:“容我考虑考虑。”

这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不过那位享誉半洲的年轻君子,没有咄咄逼人,与慕名已久的齐先生,聊了聊小镇的风土人情和小镇之外的风云变幻,然后就告辞离去了。

从头到尾,年轻君子都没有询问那块玉牌如何处置。

但是齐静春心知肚明,东宝瓶洲儒教书院的这位君子可以忍,道教宗门的那对金童玉女,佛教大小禅寺的护经师、那位蜚声海外的苦行僧,以及兵家的代表人物,这三方势力都不太可能会顾忌山崖书院的颜面,尤其不会听从他齐静春的意愿,肯定会毫不犹豫取回各自势力的压胜之物。

不过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齐静春正襟危坐,手握刻刀,破天荒有些为难,不知如何刻写印章的篆文。“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对这个孩子来说,好像太大了一些,不妥当,也不吉利。“安心在平,立身在正”,是不是太虚了一些?可如果是两枚随手凿就的急就章,好像又显得太没有诚意了。

齐静春转头望向窗外的夜空,夜幕当中,星星点点,如一颗颗夜明珠悬挂于一张黑幕之上。

齐静春怔怔失神,良久才回过神来,一手拿起印章,开始下刀。

最终刻出“静心得意”四个古朴篆文,尤其以为首之“静”字,最为神意饱满,包罗万象。

齐静春轻轻放下手中印章,底款这面朝上,如释重负。

这位两鬓霜白的儒士心意微动,便随手挥袖,只见桌面上很快“风生水起”,山川起伏,依次展开。最后齐静春凝神望去,看到小镇陋巷的破落祖宅当中,陈平安和宁姚并肩而坐,聊着武道九境的概况。

武道九境之上,有第十境。

齐静春早就读书破万卷,对于庙堂江湖更不陌生,自然晓得武道之事。

齐静春那张近乎古板的脸庞上浮现出一些笑意。

于是这位坐镇一方天地的儒家圣人,开了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他在第二枚私章上篆刻三字:陈十一。

陈平安想着以后若是白天摸石头的话,可以从刘羡阳那边摸起,一直往上游,到那座廊桥为止,所以今夜就选了第一次下水位置的更上游,会远离廊桥,以及那个被土话称为青牛背的青色石崖,即陈平安初次见到青衣少女的地方,他也因此错过了与宋集薪和督造官的见面。

廊桥那边,高高挂着“风生水起”四字匾额。

白袍玉带的男人名义上是窑务督造官,实则是大骊第一权势藩王,在他的带领下,宋集薪来到廊桥台阶底部。来之前,宋集薪不但在官署沐浴更衣,还悬佩香囊,和一枚材质普通的龙形玉佩,色泽黯淡,毫不起眼。反倒是那块无论质地、品相还是寓意,都要更为出彩的老龙布雨玉佩,被宋长镜强令摘掉,绝对不许悬佩。

宋集薪手里捧着三炷香,站在台阶下,不知所措。

大骊藩王宋长镜转过身,伸出一手,双指在三炷香顶部轻轻一搓捻,香便被点燃了。

宋长镜随意道:“跪下后,面朝匾额,磕三个响头,把香火往地面上一插,就完事了。”

宋集薪虽然满腹狐疑,但仍是按照这个从天而降的“叔叔”所说,捧香下跪三磕头。

虽然宋长镜说得云淡风轻,可是宋集薪跪下后,他脸色凝重,极为复杂,看着宋集薪磕头的那处地面,流露出隐藏极深的憎恶。

将三炷香插在地面,起身后,宋集薪问道:“在这里上香,没有关系?”

宋长镜笑道:“也就是走个仪式而已,不用太上心。就从现在开始,先学会逢场作戏吧,要不然以后你可能会忙得焦头烂额。”

宋长镜收起笑意:“只不过也别忘了,这座廊桥是你的……龙兴之地。”

宋集薪嘴唇乌青,不知是不是倒春寒给冻伤的。他故作轻松道:“这四个字,不好随便乱用吧?”

宋长镜一手拍打肚子,一手扶住腰间那根白玉带,哈哈笑道:“到了京城自然如此,在这里便无妨了。既无庙堂家犬,也无江湖野狗,不会有人逮着本王一顿乱咬。”

宋集薪好奇问道:“你也怕被人非议?”

男人反问道:“本王在大骊王朝,已经打遍山上山下无敌手,如果再没有一点怕的东西,岂不是比那个坐龙椅的人还舒坦?小子,你觉得这像话吗?”

宋集薪略作思量,犹豫之后,仍是下定决心开口问道:“你是在韬光养晦,还是养寇自重?”

男人哑然失笑,伸手指了指锋芒毕露的宋集薪,摇头道:“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语,你也真敢说,太不知轻重利害了。以后到了京城也好,还是去山上某座仙家府邸,暂避风头,本王劝你一句,别如此言行无忌,否则肯定会倒大霉的。”

宋集薪点头道:“我记住了。”

宋长镜指向金字匾额:“‘风生水起’‘风生水起’,本王问你,‘水起’,怎么个起法?”

最新小说: 无限神座 青龙传之穿越时空的少年二 情绪小记 刘陈鹏诗集 遮天之无上巅峰 客官腻不腻 读画记 虎兔书客笔记 洗尘怨 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