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都市生活 > 溯流文艺时代 > 第四一零章 大喷子和新寓言派(求订阅)

第四一零章 大喷子和新寓言派(求订阅)(1 / 1)

在场的记者肯定被瑞斯特打点过,即便不是全部都有打点,至少也有八成。这些记者除了一开始问了一些跟前两天那件事有关的问题之外,后面就开始问于东参与制作的那几部电影,等到这几部电影问结束之后,他们又问起了《活着》跟《红高粱》。等到电影的事情问完了,他们又开始引导着于东他们几个聊一些未来的计划以及文学相关的话题。而且他们没有厚此薄彼,四个人都很受他们的关注。那边莫言正在回答记者的问题,于东低头看了看手表。他跟克莱齐奥约的是六点见面,这边肯定要提前一段时间结束。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刚看完表抬头,就见到酒店的服务生领着一个金发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于东一眼就认出来那人是克莱齐奥,他的长相还是挺好认的。在于东重生的前几年,克莱齐奥去过一次金陵,于东特别关注过新闻,对他的印象很深,因为那次去的好几个诺贝尔奖得主,就克莱齐奥是文学奖得主,也是于东唯一知道的一个。见克莱齐奥进来,于东正想要起身迎接,却又见到服务员把克莱齐奥请到记者群里坐下,而且还拿了纸笔给他。这情况属实有点诡异。本身克莱齐奥来得这么早就让于东惊讶了,没想到他来了之后也没过来找自己,而是坐在记者群里,并且还拿着纸笔做出一副记录的样子。这还没完,上一个记者刚问完莫言问题,克莱齐奥竟然忽然举手,“YU先生,你们是从金陵过来的,难道不觉得巴黎一无是处么?”于东他们几个因为不懂法语,还不明白他说了什么,但是在场的其他记者们却都猛然转头看向克莱齐奥,他们想看看是哪家的记者这么敢问。可是当他们转头后,有些记者却发现,竟然是克莱齐奥坐在了他们后面。“克莱齐奥先生!”有人忍不住喊了出来。“克莱齐奥?”有些记者不知道克莱齐奥长什么样,但都听过他的名字。前年,在法国的读者调查中,克莱齐奥被读者们选为最受欢迎的作家,已经非常出圈了。见自己被记者们认了出来,克莱齐奥笑呵呵地站了起来,慢慢走到于东他们面前。这会儿于东跟莫言已经站了起来,通过翻译,余桦他们几个知道了来的这个就是克莱齐奥,同时也知道他刚才问的问题是什么意思。“YU你好。”克莱齐奥主动跟于东握了握手,又看向莫言他们,“这几位是?”于东为他一一介绍,“这是莫言,这是毕飞雨……”最后,介绍到余桦的时候,于东笑了笑:“这是《活着》的作者鱼娃。”克莱齐奥听不懂,不过余桦却因此翻了个白眼。翻过白眼之后,余桦跟克莱齐奥握了握手,“久仰大名,克莱齐奥先生。”“余桦先生,你的作品让我印象很深。”克莱齐奥笑着回了一句。“谢谢,谢谢。”于东在旁边说道:“克莱齐奥先生,我没想到你会来这么早,现在五点都还没到。”余桦他们也很意外,毕竟他们听说,在法国请吃饭一般都不会到太早。克莱齐奥却笑道:“因为我知道,在中国,提前到是对主人的尊重。我也不知道你们在开记者见面会,不然我肯定会迟点过来。刚才来的时候,可能是酒店的工作人员误会了,以为我也是来采访你们的记者,见我没有带纸笔,还好心地为我提供了纸笔。”说着,他举了举手上的纸笔。“所以,我就顺势充当了一把记者,问了你们一个问题。”说到克莱齐奥刚才的那个问题,于东笑着问:“克莱齐奥先生你之前去过金陵?”“那倒没有,不过我去过长安,那里的建筑让我印象很深。我想,同样作为古都的金陵,应该也跟长安差不多。”“金陵很好,但是跟长安大不一样。”于东笑着说了一句,这会儿瑞斯特已经拿了一把椅子过来,他便请克莱齐奥坐下:“既然来了,就一起坐下来聊聊吧。”克莱齐奥也没拒绝,直接坐了下来。见克莱齐奥也坐了下来,记者们欣喜若狂,他们没想到今天还有意外之喜。有人把克莱齐奥、莫迪亚诺和佩雷克放在一起,称他们为法兰西三星。而法兰西三星中,佩雷克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剩下的莫迪亚诺跟克莱齐奥两个,莫迪亚诺深居简出,很少接受采访。克莱齐奥要好一些,但是想要采访他也并不容易,在场有不少记者都曾跟克莱齐奥约过专访,有的成功了,但是大部分都被拒绝了。当克莱齐奥一坐下,就有记者迫不及待地问道:“克莱齐奥先生,请问你跟YU他们是早就认识么?你曾经去过中国,是那时候认识他们的么?”克莱齐奥摇了摇头,“我去得比较早了,大概是十年前去的,那时候几位可能都比较年轻,特别是YU,应该还在上学吧。”“十年前我跟毕飞雨都在上学,而且我那时候还在中学。”于东说道。“十年前我刚调到县文化馆去,小说还没写几篇。”余桦看向莫言,“也就是你那时候出名些吧。”“我出什么名,咱俩差不多。”说起来,克莱齐奥可是于东他们几个的前辈了,他在六十年代初就发表了自己的首部小说《诉讼笔记》,并且一举成名。那个时候,于东跟毕飞雨甚至都还没有出生。不过今天既然他们几个人坐在了这里,自然就不存在什么论资排辈,讨论文学的时候,论资排辈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克莱齐奥是一个很温和的人,虽然他周游各国,曾经在很多国家教过书,但是依然保持着一颗好奇心,不停地问着中国现在的情况。他看起来挺喜欢《活着》,言语中好几次都提到了这本书,并且对里面描述的一些东西很感兴趣,同时也对余桦的语言很感兴趣。“因为我没有看过中文版《活着》,只能从法文版来聊一聊,语言非常简洁轻快,而且我发现一个不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你的用句,总是尽量把一句很长的话缩短成很短的话,然后让这句很短的话重复。不多,但是我有注意到。”余桦点点头,“嗯,在我眼中,苦难和重复是对孪生兄弟。”“苦难和重复是孪生兄弟。”克莱齐奥若有所思,“所以《活着》里面的人总是不停地死去,这种死去也是一种重复。”克莱齐奥除了是个作家之外,还是个学术咖,文学研究搞得风生水起,所以对于小说的解读也总会站在学术角度。于东开口说道,“或许你可以关注一下他的下一本书《许三观卖血记》,过段时间就会跟法国的读者们见面,在这本书里,重复是主旋律。”“是么,那我得好好期待了。”克莱齐奥笑道:“YU,你的作品我也有关注,我听过一个说法,说我的作品属于新寓言派,我自己不这样认为,反而觉得你的作品可以归为新寓言派。每个作家的小说或多或少都有寓言的性质,你作品中的寓言似乎特别有深意。”于东露出疑惑的表情,说实话,他真没觉得自己的小说跟新寓言派能产生联系,非要生拉硬拽的话,也是往魔幻现实主义上扯。之前国内的一些批评家们,就把《向西》归到了魔幻现实主义上,但是又说它不是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歪曲了魔幻现实主义。“你指的是《向西》?”于东问道。“不不不。”克莱齐奥连连摆手,“我说的是《第二世界》,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虽然他是科幻小说,但是能给我们很多借鉴的地方。”第二世界?在场的人都有些意外,特别是那些记者,虽然他们之前问了一些跟电影有关的问题,但是在谈到文学话题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刻意把《第二世界》、《生化危机》这类书跟传统文学给分开。但现在,克莱齐奥却主动提起了这本非常畅销的科幻小说。于东也没想到克莱齐奥会关注《第二世界》,而且把它往新寓言派给划。“二十多年前我写过一部小说,叫《战争》。”克莱齐奥继续说道:“在那部小说里,我曾试图通过营造一种现代化生活形成的强烈氛围感,揭示物质和符号对真实生存的遮蔽,以及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物化以和自动化,并抵抗物质主义。我或许做到了一些,但是我认为,《第二世界》做到了更多。而且除了寓言部分,你也对未来社会做了很多预示,我特别研究过,同样很有参考意义。”等到姜杰把克莱齐奥这么一大段话翻译完之后,莫言忽泽雨轩 zeyuxuan.cc

最新小说: 我的卡牌无限强化 厨神斋的故事 我成了过气影后的经纪人 星光一生 从初春开始的文娱生活 古玩之金瞳鉴宝 绝世兵王 我的姜氏女友 命运拼图 我在无聊的生活里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