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莫非王臣 > 第256章 卷4-27章 尹吉甫 ? 贰(下)

第256章 卷4-27章 尹吉甫 ? 贰(下)(1 / 2)

尹吉甫点了点头,屏退左右。继而对仲山甫道:“你如何看待此信?”

“这封书简字体隽永,遣词造句亦是方兴风格。”仲山甫说出自己看法。

尹吉甫似笑非笑:“天下奇人甚多,伪造方大夫字迹、口气,这并没有甚么大不了。”

“难道尹兄认为此书信乃是伪作?”仲山甫讶异道。

“写信人在信中说道,方叔年初随太傅南征,遇到楚国叛臣熊雪围剿,最终失足跌落溪流之中。天予其幸,他被楚君幼妹所救,最终为报其恩德,帮助楚君熊霜揭露了熊雪反心。”尹吉甫又把信简反复读了几遍。

“太宰是认为,此事未免太过光怪陆离?”仲山甫似乎也开始质疑信件真伪。

“越看似荒诞之事,往往越不可能作伪,”尹吉甫顿了顿,“写信人为了取信于我,故而信中所言方大夫流落南国的际遇,想必不会歪曲。更何况,太傅虢公回兵之日,你我夜探太庙,方叔的棺椁中可是空。”

仲山甫的眼神充满不可思议,他用严重近视的眼睛把来信又读了数遍,得到一个新的结论:“或许方叔真的还活着……”

“正是!”尹吉甫面露喜色,“方叔必然还活着,至少有三处证据可以证明这点!”

“三处?”仲山甫吃惊不小。

“这么着吧,”尹吉甫微微一笑,“你我不妨先断定此信为伪造,再反推其缘由。此乃反证之法也!”

“愿闻其详。”

尹吉甫滔滔言道:“若此信为伪造,那么写信人无疑想让我们知道方叔未死。全天下都已然确信他在南征楚国之时遇难,此事想要翻案,除非方叔确实活着,否则难上加难。其证据一也!”

“然也。太傅虢公从楚国来回来的只是空棺,方叔实则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此事知者甚少,若非见到方叔本人,写信人决不敢如此断言。”仲山甫附和道。

尹吉甫继续推理:“信中对楚国政变描述翔实,写信人定然参与其中,并非臆造。且信上说方叔被卷入楚国政局,符合其一贯行事风格,此细节亦难编造。其证据二也。”

“此言甚是,记得方叔出彘林而入镐京,七年来,除你我几位布衣大夫之外别无旧交。这位写信人,很可能便是其楚国新结识之人。”仲山甫又信了几分。

“此信中言辞、笔迹皆是方叔风格。写信人若与方兴非亲非故,定然模仿不来。如若方叔诚如太傅虢公所说死于军中,那写信人如何获取其字迹与措词?此证据三也!”

仲山甫沉吟片刻,又问道:“既然有此三条证据,尹兄为何断言此信作伪?”

“这三条证据只能证明方叔尚在人世,并不能证明此信为其亲手所写,”尹吉甫抚掌大笑,“恰因方叔还活着,封亲笔信才露出三处破绽!”

“三处破绽?何以见得?”仲山甫被绕得云里雾里。

“动机!”尹吉甫斩钉截铁,“如果你是方叔,你会如何写这封信?”

仲山甫思考了好一阵,方道:“仲山愚钝,虽看不出其真伪,但只觉此信写得太过造作,不似方叔风格。至少,方叔会先问候太保召公、周天子近况罢?信中对此却只字不提。”

“这正是破绽之一,”尹吉甫打断对方,道,“写信人虽模仿得方叔字迹、口吻,却对镐京政坛之事一窍不通,且其必不知方叔平素如何与我等通信,故而露出马脚。”

“此言有理,此信形似神不似,故而读起来很是别扭。”仲山甫若有所悟。

尹吉甫继续分析:“方叔尚在人世,对大周朝野而言乃是天大好事,何故遮遮掩掩?且信中末尾交代,说我等如不对此事保密,方叔怕会有性命之虞……”

仲山甫摇头不解:“方叔与尹兄乃莫逆之交,若要保密,点到即可,何需如此以性命要挟,岂不太过见外?”

“此乃破绽之二,写信人不知方叔与我等关系深浅,故而出言唐突,有悖情理。”

“那破绽之三又在何处?”

“去向,方叔的去向。”

“信中说,方叔想要去巫山探秘,说是在那里发现巫教踪迹。”仲山甫记得信中内容。

“假如方叔想要前往巫山,或囿于情面、或困于所迫,皆属其个人行为。我并非其主官,何需特意请示于我?而这恰恰是自相矛盾之处——假使方叔想去巫山探秘,他大可等行动过后再告知于我,既然有难言之隐,又何必万里传书来请示?”

“此言甚是,”仲山甫一拍大腿,“若非尹兄明察,仲山差点就信以为真也!”

“欲盖弥彰,反倒弄巧成拙也。”尹吉甫抚须笑着。

“既然此信并非方叔所写,那写信之人又有何动机?何故费尽心力造此伪信?”仲山甫继续问道。

尹吉甫道:“此信有三大证据表明方叔未死,又有三大疑点暴露其出于伪造,而写信人必然也会有三大动机。”

“请尹兄示下。”

“其一,自然是告知我们方叔幸存的喜讯,说明来信人是友非敌,此动机在于示好——不论我等是否辨别得出此信伪造,至少让我们确信方叔不仅活着,而且活得不赖;其二,信中让我等为方兴行踪保密,此动机在于不想让方叔当即回归镐京。”

最新小说: 北宋:我成了赵佶 王莽撵刘秀 宋慈断案传奇 欧洲帝女花 明末的王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