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門派,弟子修行方式都是按師長所授,師長又都是按上一輩或是依據道典所授,都是依葫蘆畫瓢地進行,極少有人去想爲什麼如此運行,如此運行又是否有百密一疏之處。
能學到多少便算多少,主要功夫是還靠自己去苦修打磨。
可是,剛剛雲清那個指點,分明是揉進了許多自己的體悟與改進,嗯,應該還有凌砄、大家的,不然不會這麼精準明晰——關鍵是,豈止正確,而且實在高明!
須知,道典即使是十全十美,照本宣科的師長本身就很少有能學到十足十完好的,更別提昇華超越了。然後一代代下來,便是在所難免地層層遞減,規律往往是這樣:第一代弟子在師長那裡學了個八九成,第二代弟子在第一代弟子基礎上又只學個八九成……這樣,越往下,資質越普通的弟子,學習過程中的損耗便是越來越大。
天才弟子與普通弟子的區別便是在於,他們不僅僅是資質好、進益快,最主要的便是領悟能力是一等一、甚至超等的好,師長講授的東西,天才弟子都能十足十地掌握,甚至舉一反三、教三通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名門大派之所以千萬年來屹立不倒,就授業而言,首先宗門所藏道典是傳世名法,其次師長多是見識、修爲俱佳的有道之士;再者,優秀弟子能在學習不打折扣的基礎上再將所學提升一二,層層遞增,這樣才能帶動宗門既有的水平進一步上升。如此,宗門傳承才能長興不衰,乃至於越來越興盛。
反之,若宗門的傳授總是這樣打折扣,一代不如一代,又沒有出色弟子作爲中興支柱,該宗門就必然漸漸走下坡路了。
祈寧之一向自認玄機門底蘊何其深厚,其師知非真人又悉心教導,常誇他這個弟子不減師父當年,青勝於藍可謂指日可待。其主要緣由便在於祈寧之的領悟能力極佳,師父所授、道典所傳,他俱能一絲不苟地完成,沒有分毫之差。
還有,言是從宗門前輩之處淘換到許多玉簡記錄之外的體悟心得,修煉起來在道典所傳之上又加上了許多精妙之處,可謂不立文字,法外別傳,他倒沒有藏私,自己參悟了又交予獨苗弟子。這超出玉簡之外的修行之功向來是他們師徒的得意之處。
有些感悟,祈寧之以爲定然是自己獨家的了。可是,聽剛剛雲清的隨口指點與幼蕖的練習,竟然,好多地方與言是師徒學到的心得不謀而合!
雖然各人所習道典、方向不同,但是大道相通。方纔他一聽,幾個關竅、經脈運轉方式,都明顯是各人在道典基礎上的發揮昇華,都與言是師徒的修行得意之處有異曲同工之妙。
白石真人及其弟子,於修行上竟然精研如斯!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少清山諸人,日後成就不下於白石真人當年啊!
即使雲清等人資質普通,祈寧之突然覺得,資質這個先天條件,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對少清山諸人,雖也不可謂不是鴻溝,卻是可以彌補跨越的。
少清山當下雖不起眼,卻正是蒸蒸日上之勢!
渾然不知自己的評價又上了一個層次的幼蕖雲清等人依舊演練如常。
在祈寧之眼裡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幼蕖邊忙自己,邊抽空看了眼雙胞胎那邊。
她可真心爲八哥擔心着急。
這頓鞭策對小九妹來說,只是語言上的提點,對老八守玄而言,就真的是實體上的“鞭策”了。
守玄半邊身子都是塵土,鼻青眼腫,顯是剛剛摔得不輕,卻仍然一臉不服氣:
“你不就是煉氣七層麼!我現在已經六層了,哼哼,我趕趕就上來了!你等着!”
隔着屏幕與空間,我想我們的眼神會在這裡交匯,我奉上文字,你們來讀。你們來讀我的文字,我有了動力繼續。有緣在尺寸之間相遇,有緣因文字結識,如書上說的,最初的相識最動心。我的第一本書,記載着最早的支持者,是你們,來看書的你們,來投票的你們。感謝你們的支持!
(本章完)
<div id="div_content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