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2 / 2)

人口和土地是农业之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旦人口和土地出现比例失调的情况,各个朝代的统治往往便会出现危机。西汉、东汉、唐朝、北宋、明朝皆是如此。

对于历朝历代而言,人口最多的时候往往都不是出现王朝的盛世时期,而是出现在王朝的末期,一旦出现人口多而土地少,百姓们填不饱肚子,难以维持生计的时候,通常便会引起起义和叛乱,王朝的统治便会动荡不安,这常常便是由一个王朝由太平盛世转向动荡衰败的开始。

早在战国末年,韩非子就曾经说过:“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即在土地生产粮食的产量恒定的情况下,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长,那么每个人分到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少,最后百姓们吃不饱,为了活下去,便一定会为了抢夺食物而大打出手,进而引起国家动荡不安。

可见,在百姓人口大量增长之前,必须要提高粮食的产量,保证百姓们可以填饱肚子,否则便会引发动乱,严重者还会危及王朝的统治。

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人在被饿死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选择铤而走险,即起兵造反,为自己求一条生路。

满清八旗刚刚入关的时候,因为受到战争的影响,造成了大量人口减少和大片土地荒芜,因而这种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

而近些年来,随着战争的停止和朝局的稳定,百姓人口已经开始加快增长,这也是康熙为什么如此急于提高粮食产量的原因。

康熙为了稳定民心,减少人口增加与土地面积、粮食产量有限之间的矛盾,他近年来在曾在大朝会上数次对大臣们强调:

“民生所以未尽殷阜者,良由承平既久,户口日繁,地不加增,产不加益,食用不给,理有必然。”并且决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然而,这种让利于民的做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一定的问题,可以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时刻,减轻后来人的一些负担,但却并非长久之计。

因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始终还是需要吃饭、需要填饱肚子,因此,节省粮食从来都不是解决百姓们吃饭问题的最好办法,而增加粮食产量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康熙看着手中被他吃得只剩下小半个的土豆形状的小馒头,忽然想起明末农学家徐光启曾在《农政全书》中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

康熙当即便决定在全国发布一道劝农文告,要求全国农民大力种植土豆。康熙一想到此种容易种植的土豆在灾荒之年可以让许多百姓不再忍饥挨饿,便觉得心情大好。

康熙看了看小玉米形状的小馒头,忽然想到玉米这种作物其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稻米粮食,也可以让百姓们填饱肚子。

康熙决定今日上朝之时便与大臣们仔细商讨在大清大规模推广玉米种植是否可行。

康熙受到蜜菀为他做的土豆和玉米形状的小馒头的启发,想到了让百姓们填饱肚子的好方法,顿时龙心大悦,眉宇间皆是愉悦的笑意。

康熙又见蜜菀做的小馒头之中还有一个红薯形状的小馒头,当即便多看了红薯小馒头几眼。

康熙对红薯了解的并不多,只在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之中看到过关于红薯的记载,知道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可强肾阴,被视为良药。

康熙想到蜜菀为他做的土豆和玉米形状的小馒头都给了他启发,让他找到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稻米大面积在大清推广种植的作物,便特意将这个红薯形状的小馒头留了下来,打算今晚问一问蜜菀是否了解红薯的习性和耕种方法。

康熙在朝会上仔细与户部的官员商讨以后,发现不止土豆可以在全国大规模的种植,与土豆一样在明代由美洲传入的玉米,同样非常容易养活,而且玉米比土豆更加耐旱,也更加适合大规模的种植。

康熙发现若能在大清大规模的推广玉米种植,便可以使大清国内大量难以灌溉的山丘旱地有了用武之地。

康熙知道在不能有效提高一亩地的粮食产量的情况下,如果要想增加粮食产量,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开垦荒地,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而且大清承平越久,则百姓人口必定会加速增长。地土所出,仅可赡给,若是遇到灾荒之年,百姓必会饮食为艰。因此,开垦一事势在必行,于百姓于大清皆大有裨益。

康熙一想到这些山丘旱地数千年来第一次被视作耕地开发,种出的玉米又可以当作主食食用,使百姓们不再忍饥挨饿,康熙便觉得踌躇满志,龙心大悦。

康熙想到给他启发的那些精致可爱的小馒头,越发觉得蜜菀是他的福星。

当康熙在朝堂上因为决定在大清国内大面积推广种植土豆和玉米而龙颜大悦的时候,蜜菀正在慈宁宫中陪着太皇太后刚刚用完早膳。

太皇太后对蜜菀亲手为她做的精致漂亮的小馒头赞不绝口。

太皇太后拉着蜜菀白皙柔嫩的小手,一边看一边笑着对苏麻喇姑夸赞道:“菀菀这双手可真是太巧了,既会耕种、又会刺绣,还会做各种精致美味的菜肴,就连做个馒头都与别人做的不一样。

菀菀将那些小馒头做的像花儿一样漂亮,哀家都有些舍不得吃了。”

苏麻喇姑也笑着夸赞道:“密嫔娘娘的确心灵手巧!奴婢从来没有看见过做的这么好看的小馒头,奴婢觉得密嫔娘娘这手艺比起内饽饽房的御厨们都还要强些呢!

奴婢从前还觉得自己做的馒头也挺好的,可是今日看了密嫔娘娘做的这些精美绝伦的小馒头以后,奴婢可再也不敢说自己会做馒头了!”

蜜菀被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夸得红了脸,不好意思的说道:“臣妾只不过是由于从小便喜欢做这些东西,因此才做的熟练一些罢了,无非是熟能生巧而已,哪有太皇太后和苏麻姑姑夸的这样好!”

太皇太后却笑道:“菀菀能做出那样精巧细致、栩栩如生的花朵形状的小馒头,依靠的可绝不仅仅是熟能生巧而已。

如果菀菀没有一颗聪慧灵巧、温婉细腻的心肠,又怎么会将那些花朵的形状神韵做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哀家越看菀菀越觉得喜欢。见了菀菀,哀家就想起哀家的三个女儿了。哀家晚年能有菀菀承欢膝下,哀家真是福气不浅。”

蜜菀觉得太皇太后这话有些让她不知道应该怎么接了。太皇太后刚才说看着她便想起了她的三个女儿,可按照辈份,太皇太后的女儿便是康熙的姑姑。而她却是康熙的密嫔,呃……这似乎差着辈份呢!

恰在此时,门口的宫人禀报称贵妃娘娘带着后宫里的众位妃嫔娘娘前来慈宁宫向太皇太后请安来了。

贵妃带着众位妃嫔们刚一走进慈宁宫,便看见了坐在太皇太后身边的蜜菀。

说起来,自从除夕夜家宴之后,众位妃嫔们已经有三个月未曾见到蜜菀了。此时,众人忽然看见蜜菀坐在太皇太后的身边,心里就有些惊讶。

在众人眼中,蜜菀如今怀有四个多月的身孕,腹中怀的又是双胎,除夕夜又动了胎气,险些小产滑胎,在寝殿之中卧床安胎了一个多月才能下地走动,必定被折磨的形容憔悴、身材发福,无论如何也不该是现在这样容光焕发、光彩照人的模样才是。

众人只见蜜菀头上梳着简单的小两把头,头上只以通草和浅粉色的绒花为饰,不见任何金银珠翠头面;身上穿着一身儿浅粉色海棠花纹旗装,脖子上虽然带了龙华,胸前的纽扣上却连十八子都没有带;白皙纤细的手指上只留着短指甲,并没有带指甲套,只在滢白如玉的皓腕上带了一只金镶翠玉的手镯。

蜜菀那张精致漂亮的脸上竟然连半点儿瑕疵都没有,既没有难看的斑点,也没有发福变胖,除了小腹微微隆起以外,半点也看不出蜜菀是一个怀有身孕的妇人。

众位妃嫔们见了这样的蜜菀,心里难免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就连贵妃钮钴禄瑾瑜都暗自羡慕蜜菀纤细袅娜的好身材和脸上吹弹得破的好皮肤。

众位妃嫔们先向太皇太后行礼请安,而后方才按照各自的位份落了座。

贵妃看着蜜菀,羡慕的夸赞道:“密嫔妹妹的皮肤可真是太好了,虽然未施粉黛,却依旧像剥了壳的鸡蛋一样又白又嫩,实在令本宫羡慕不已。

不知密嫔妹妹平日里都用什么方法保护皮肤呢?竟然在怀有身孕之后依然这般明艳照人?密嫔妹妹同大家说一说,也让后宫里的其他妃嫔们也跟着学一学。”

蜜菀一愣,笑着解释道:“臣妾的皮肤从小便是如此,平日里倒不曾用什么护肤的东西。只是,臣妾从小时候起就非常喜欢吃各种新鲜的水果,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臣妾的皮肤才会比较水嫩白皙。”

贵妃忽然想起不久之前,蜜菀由于孕吐严重,每日都吃不下东西,只能吃少数几样水果。

贵妃恍然大悟,感叹道:“原来吃水果竟然对皮肤这样好!从今日开始,本宫每日也要多吃一些水果,希望本宫也能养出密嫔妹妹这样的好皮肤!”

众位妃嫔们与贵妃一样,都不禁想起了前段日子蜜菀由于孕吐严重,整整有一个半月每天只能吃少说几样水果,如今对蜜菀所说的话倒是相信了一大半。

众位妃嫔表面上虽然看不出什么,心里却纷纷打定了主意,打算回去便要立即试一试这个吃水果保护皮肤的方法。

众人心想就算他们的皮肤底子不像密嫔那样好,只要吃水果可以让她们的皮肤比现在好一些,已经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了。

就连曾经嘲讽蜜菀恃宠而骄、成天闹着吃水果的平贵人赫舍里怡萱都暗暗打定了主意,今天回去以后就要多吃水果试试看这个方法是否管用。

众位妃嫔见太皇太后一直让蜜菀坐在她的身边,便看出太皇太后对蜜菀非常宠爱。虽然许多妃嫔见蜜菀如此受宠皆十分嫉妒,却也不敢在太皇太后面前表现出对蜜菀的不满了。

太皇太后当众夸赞蜜菀道:“菀菀对哀家极有孝心,虽然怀着身孕,却还为了哀家亲自下厨,做了许多精巧别致的小馒头给哀家。

哀家一看菀菀做的小馒头就觉得胃口大开,就连今天的早膳都吃的比平常多了一些。”

贵妃笑着夸赞道:“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密嫔妹妹对太皇太后如此孝顺,其孝心可嘉,实在是后宫妃嫔的典范。”

定嫔万琉哈雅芙见太皇太后当众夸赞了蜜菀,还亲呢的唤着蜜菀的乳名,却连一句都没有夸赞她,心里便觉得十分不甘。

凭什么密嫔只不过是做了几个平平无奇的小馒头,便能将太皇太后哄的开开心心,而她为了太皇太后抄了一整本的佛经,也没听见太皇太后当着众位妃嫔的面夸赞的过她一句!

难不成她精心用蒙文抄写的佛经还比不过密嫔随手做的几个馒头吗?

宜妃、惠妃、平贵人等出身高贵的满洲贵女却觉得密嫔亲自下厨做馒头讨好太皇太后,实在是太过小家子气了,表面上虽然不显,心里却对密嫔的这种做法非常看不起。

倘若让她们亲自下厨做馒头讨好太皇太后,她们才不去做呢!讨好太皇太后的方法多得是,何必非要像个厨娘似的做这些奴才们做的伙计?

下午,康熙像往常一样回到寝殿之中与蜜菀一起用晚膳。康熙特意将那只红薯形状的小馒头拿出来向蜜菀询问关于红薯的习性与耕种方法。

蜜菀笑着向康熙解释道:“红薯,又名番薯、山芋、红芋、甘薯,春薯生长期为160-200天,夏薯约为110-120天。

红薯可以直接蒸着吃、烤着吃,还可以做成拔丝红薯、红薯饼、炸红薯片等美味佳肴,也可以制糖和酿酒、还可以制取淀粉、提取果胶,制取的淀粉可以用来制作粉条和粉皮,果胶还可以用来做好吃的果冻、果酱和软糖。

菀菀很喜欢吃红薯,菀菀从前在娘亲给我的庄子里便种了许多红薯。

由于红薯不需要肥沃的土壤,也不用辛苦的照料,便可以长得很好,产量又是稻谷和小麦的数倍,对于百姓而言,的确是非常好的一种可以填饱肚子的主食呢!”

康熙听蜜菀如此说,顿时大喜过望,当即便决定将推广种植红薯这件事情作为重要国事与大臣们进行商讨。

康熙握着蜜菀的小手,由衷的夸赞道:“菀菀为朕做的小馒头可真是太好了,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还给了朕许多启示。上午在朝会上,朕已经与户部的大臣们商议过了,决定在大清大力推广土豆和玉米的大面积种植。

朕希望有了土豆和玉米作为主食之后,可以让大清的百姓们不再忍饥挨饿,人人都能填饱肚子。”喜欢密妃娘娘每天都在变美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密妃娘娘每天都在变美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

最新小说: 男尊女贵之月色绵绵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异世女的锦绣荣华 福运农女:我靠玄学种田养家糊口 诛天皇后 宋闺 一枕山河令 凌霜尽欢 贵女景昭 此意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