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稳定的后方,基本的粮草军资都难有保障,更不可能有前线的胜仗。
姜维跟随诸葛丞相北伐时,他就经历过因为粮草不济被迫撤军的无奈。
陛下冒着染上瘴疫的危险,毅然放下长江一线的战事火速赶回成都,众将在严格对兵卒保密的同时,也对刘闪的此番举动感动得泪鼻涕零。
现在的军中,大家全都认可的,并且对其言听计从的便是大将军姜维。在大将军之下,军职最高的就是车骑将军吴懿,除此之外便是前将军张嶷、后将军张翼、左将军魏延。
其中,张嶷、张翼二位将军是由诸葛丞相亲手提拔,吴懿则是遵照诸葛丞相去世前的遗表加封,这三人在军中的资历和威望最高。
若要接管长江一线的战事,姜维最先想到的便是魏延,可惜他的性格即孤僻又易冲动,姜维经过慎重的思考,最终将目光转向了军职最高的车骑将军吴懿。
由于长江一线只有5万兵马,纵然有2千骑兵助阵,与吴国的12万大军相比还是处于劣势,姜维担心吴懿势单力孤,于是让他的同族兄弟吴班、敦厚纯实的廖化与他一同前往,再派出让吴军闻风丧胆的猛将关索前去助阵,想来必能万无一失。
吴懿出发前,姜维一再向吴懿说明长江一线战事的原则,不外乎一个“佯”字。
所谓的“佯”,自然是指的佯攻,既要做出大举东进的架势,又要以“守”为主,将吴国的主力拖在长江一线,使其不敢轻易地从汉水北上。
其实,姜维已经在汉水做好了许多的防范措施:除了?守邔县的梁虔、梁绪二将外,去年抢占竟陵、阻截诸葛谨的2千步卒仍然驻于竟陵,姜维已令他们在竟陵东北的汉水打下许多木桩,阻止吴军的战船北上。
如今,蜀军的战船牢牢地?守着岳阳,吴军的水师很难通过岳阳再沿长江而上威胁姜维的后方:江陵。
但是,如果竟陵失守,吴军的战船就可以运来大批的兵卒,从竟陵沿着扬水往西威胁江陵。
可以说竟陵是姜维保护自己后方的第一道防线,若竟陵失守,吴军的战船就可沿汉水而上威胁邔县,这是通往樊城的唯一运粮通道,所以竟陵绝不能有失。
姜维不得不做出最坏的打算,他令张翼领兵1万立刻前往竟陵驻防,如果吴懿不能拖住吴军,至少还能保证自己的后方和粮道无忧。
吴懿来到州陵,了解到吴军的部署后,决定采用避实就虚的战略:不在吴军重兵把守的夏口和沙羡多做纠缠,绕过斧头湖、梁子湖和河泾湖(现称保安湖),直取吴军空虚的黄石和下雉,做出兵进柴桑的架势。
现在的柴桑隶属吴国扬州的豫章郡,这是吴国名副其实的大后方。由于吴国的重兵屯于前线的江夏郡,整个扬州都极为空虚,若豫章郡被蜀军的重兵长驱直入,就算陆逊和诸葛谨不在意,孙权也会毫不犹豫地令他们撤兵回援。
对于吴懿的计划,关索表现出很大的顾虑:“吴将军,我军要攻取黄石和夏雉,粮草补给却在江陵,不论水路还是陆路,补给线都长达300余里,若吴军掐断粮道,我军岂不危矣?”
“关将军勿虑!我水军的战船已经控制着永安至州陵的水道,战船可顺长江而下,补给自然没问题;就算吴军战船来攻,我亦可将粮草在岳阳提前登岸,再由骑兵协助转运,自然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