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9 内涵(1 / 1)

从1866年开始,兰德矿区已经开采了超过80年,产量非常稳定,平均每年800吨左右,占全世界黄金总产量的一半。这是对外公布的数据,实际产量没有人知道有多少。有意思的一点是,兰德矿区的产量,会随世界总黄金产量波动,如果当年全世界其他金矿的产量比较少,那么兰德矿区的产量就会多一点,反之就少。这根罗德斯家族控制的金伯利差不多,全世界都在宣传钻石的产量有限,即将开采完毕,所以价格会越来越高。实际上仅金伯利矿区生产的钻石,就足够全世界消费一百年以上,罗克都不知道金伯利的具体产量是多少,只知道金伯利的钻石永远都挖不完,情况大概就跟世界石油储量差不多。阿丹公司也经常放话说石油就快要开采完了,每次这么说完,石油的价格都会上涨,可是全世界每年都有新的油田被发现,石油公司预测的产量也很有意思,根本不说储量是多少,只说还能供全世界使用多少年。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金矿产地,兰德矿区现在还在稳定生产黄金的矿场在110个左右,其中规模最大的依然是罗克名下的西兰德金矿,这个矿场已经稳定开采了近四十年,累积生产黄金近26000吨。26000吨黄金,这就是洛克家族崛起的秘密所在。就算罗克名下没有其他任何产业,仅凭这26000吨黄金,也能成就一个世界首富。去年《泰晤士报》公布,小斯以17.5亿兰特的身家成为世界首富。依照现在的兑换比例,17.5亿,只能兑换1750吨黄金。「所以,尼亚萨兰勋爵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库尔奇感叹,这些数字太大了,已经超出库尔奇的理解范围。「也不能这么解释,毕竟罗德西亚勋爵的财富也不可能只有17.5亿。」彼得洛维奇不信任《泰晤士报》,这只是明面上的数字。小斯名下最大的财富根本不是南非公司,也不是皮尔巴拉矿山,而是罗德西亚。整个罗德西亚都是小斯的,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法律,在罗德西亚也不如小斯的命令好使。罗德西亚的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泰晤士报》的统计里,罗克名下的财富只有可怜的1.5亿。这明显就是缩水之后再缩水,不知道缩了多少次之后的数据。罗克名下最大的财富不是尼亚萨兰,也不是兰德银行,而是尼亚萨兰大学,以及遍布南部非洲的无数研究机构。「这些超级富翁控制着这个国家,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掠夺国家的财富,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机会。」库尔奇野心勃勃,在他眼里,罗克和小斯这些人越有钱越好。钱多意味着为他们服务的人也多。这些人就是库尔奇的工作对象。彼得洛维奇眉头紧皱,明显没有库尔奇这么乐观。彼得洛维奇比库尔奇更了解南部非洲工薪阶层,尤其是罗克名下企业的工人。库尔奇的心情,随着火车越来越接近兰德矿区,也变得越来越沉重。曾经南部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是开普敦。也仅限于开普敦,英治时期,开普敦之外的开普州也都是穷乡僻壤,甚至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开普敦的地位也在逐年下降。第二次布尔战争结束后,南部非洲真正进入高速发展期,以德兰士瓦、罗德西亚、尼亚萨兰为代表的北部三洲成为南部非洲经济腾飞的发动机。这几十年开普敦发展的当然也不错,和四十年前天壤之别,不过终究在库尔奇的理解范围内,毕竟库尔奇之前在巴黎工作,也是见识过大场面的人。火车离开开普敦,一路向北,库尔奇的心情愈发凝重。以库尔奇的目光来看,南部非洲的基础交通设施太好了,甚至到了奢侈的程度。别的不说,就在铁路旁边,有不止一条公路和铁路并行,同样是一路向北,这就让库尔奇不太理解。既然有了铁路,为什么还要修公路?而且不止一条,这明显就是浪费嘛。「不一样的,那些封闭的是高速公路,没有封闭的则是普通公路,告诉公路是要收费的,普通公路不收费,不过速度会受到限制——」彼得洛维奇详细解释,然后发现库尔奇还不够理解:「——你可以理解成我们乘坐的头等车厢,以及普通车厢。」「哦——」库尔奇恍然大悟,你早这么说,我不就理解了吗。但是这并没有解释是否浪费这个问题。「南部非洲当初修铁路的时候,联邦政府还没有成立,殖民政府没钱,联合王国也不给钱,所以当时的殖民政府为了筹集资金,就以赠送土地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我们现在的铁路,和这些公路都是这么来的。」彼得洛维奇都没有注意到,他在解释这一切的时候,话里充满自豪。不用问。问就是彼得洛维奇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南部非洲人。这和彼得洛维奇的身份并不冲突。「我讨厌这种处处以金钱人为设置等级的制度。」库尔奇的理想是天下大同。「可是不这样做,怎么能让那些有钱人心甘情愿掏钱修路呢?」彼得洛维奇不赞成库尔奇的偏激,毕竟路修好了,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交通便捷带来的好处。所以罗克不反对富人奢侈消费,反对的是把银子铸成「没奈何」藏在地窖里。财富不流通,那还有什么意义。「这就是我们要推翻资本主义的原因!」库尔奇心志坚定,不会因为彼得洛维奇几句话就开始动摇。彼得洛维奇不吵架,用事实说话。库尔奇的话也越来越少。火车一路向北,能看得出,越往北经济越发达。开普州往北是奥兰治,火车在经过布隆方丹的时候,库尔奇的心情还算平静。不过在火车进入德兰士瓦之后,库尔奇的表情越来越惊讶。开普和奥兰治给库尔奇带来的震撼不算大,偶尔有比较繁华的城镇也是惊鸿一瞥,库尔奇来不及仔细欣赏,不过这两个州给库尔奇的感觉,已经和欧洲那些老牌殖民国家不分上下。这话其实也不公道。别的不说,只从公路上的汽车密集程度上,就能看出开普和奥兰治,经济发达程度绝对比欧洲普通国家好很多。其中开普敦和布隆方丹,在库尔奇看来,繁华程度跟巴黎、伦敦这样的大都市相比也毫不逊色。开普敦还好,毕竟名气大,库尔奇也早有耳闻。对于布隆方丹,库尔奇在来到南部非洲之前,对这个城市几乎毫无了解,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彼得洛维奇自然也不会介绍,布隆方丹曾经是南部非洲的三个首都之一,现在南部非洲只有一个首都是比勒陀利亚。如果非要找一个陪都的话,那么会是洛城,或者是索尔兹伯里、鲸湾,甚至爱德华港。反正怎么算,也轮不到布隆方丹。离开布隆方丹继续往北就是德兰士瓦,这里也是库尔奇此行的终点站,兰德矿区就位于德兰士瓦境内。进入德兰士瓦,库尔奇愈发沉默。早年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开发是沿河道进行的,现在则是围绕着铁路进行,很多城市都是依靠铁路兴起,铁路从城市之间穿过,对于城市的观察也会更加细致。从城镇的建设水平上不难看出,南部非洲人的生活水准确实很高。印象最深刻的肯定还是道路。欧洲城市以巴黎和伦敦为代表,名气越大历史越悠久,城市建设水平其实真不高。伦敦一年有半年是雾都就不说了,德军轰炸伦敦效果不高,跟伦敦冬天的大雾有很大关系。巴黎的历史超过2000年,13世纪开始修城墙,城市的规模受到限制,人口却在不停增长。13世纪距离现在好几百年,当时肯定没有考虑过城市内会有这么多人,这么多车,配套设施极不完善,人文精神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所以城市建设水平可想而知。南部非洲城市都是这几十年刚刚出现的,从一开始规划师们就考虑到各种情况,配套设施基本没的说,街道宽阔横平竖直是最基本的。让库尔奇最为惊讶的,是城市周边绵延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别墅区。「不是什么别墅,这就是南部非洲最普通的房子,每家每户都有一栋,南部非洲人习惯在市中心工作,居住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而且安静的郊区,城市里虽然人很多,但是因为公共交通很发达,平时也不会太拥堵。」彼得洛维奇的解释终于涉及到库尔奇的知识盲区。库尔奇擅长的是工人运动。跟他聊城建完全就是对牛弹琴。泽雨轩 zeyuxuan.cc

最新小说: 全职高手之最强散人 CSGO之走向巅峰 全职高手之影子代打 英雄无敌之世界新篇 传说之下,时间线之外的人 日记与鉴赏 忆之乡博物馆 帝国时代之穿越中世纪 战意无双系统 聊聊世界杯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