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恐怖悬疑 > 化红尘 > 第九百三十四章 事无绝对

第九百三十四章 事无绝对(2 / 2)

唐母悲痛过度,两年后也得了重病,临死让年仅十三岁的唐博昭勤奋读书,考取功名,努力当一个又有本事又清廉的好官。但是,得让才三岁的唐文昭去修道,不嫁权贵之门,是因想女儿远离是非漩涡,也因想让儿子万一遇到事情可以有条退路。

在亲友资助下,唐博昭专心读书,一举考中进士,后来当了工部员外郎,再后来当了礼部主事。

虽是礼部主事,他把御史该做的事也做了,直谏君主的事也做过不少。

比如车驰的事,没人敢出头,也没人愿出头,因车驰得罪的人太多。

礼部尚书乔且诗为此找他谈话:"讲心里话,处事呢,方向不错,大事不错就好,虽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可是太计较眼前所见善恶,会影响大局。"

唐博昭反问:"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为恶小而为之,会是太计较眼前所见善恶?是怕车驰查得太严,当官当不稳?"

“唉……算是我们怕了他,也怕了你!”乔且诗不再劝导,让唐博昭先停了目前工作,调去刑部帮忙。

到刑部后,唐博昭才得知车驰被判腰斩,新任刑部尚书卓鹊村定的判决。

看出前来“协助办案”的唐博昭有不满,卓鹊村让他去监督车驰写《悔过书》,从判决到行刑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若是唐博昭能证明车驰无罪,可以改判。

在此期间,车驰先是辩解没贪一文钱,还对亲哥哥和连宗哥哥大义灭亲,对皇帝是忠心耿耿。

经访查,车驰确实没贪没徇私,所用都是俸禄和朝廷赏赐而来,还给家乡的孤寡之人捐了不少钱财。

唐博昭由此更认为是车驰败于朝争,是被冤枉的。

可再往后查,他又逐渐改变看法。车驰不是贪.官,可真是酷吏。

在审理与诚郡王谋反有关的案件中,参与过的人或被杀或被囚,这些人的亲眷则不论老幼卖入青楼,还美其名曰“以反贼膏血,养国家百姓安乐”。

他虽没有私吞那笔钱,可入库之后的银两都视为“政绩”,令他连连受上司嘉奖,平步青云。

从藩王叛乱,到胡勇刚他们接二连三被诬陷,车驰大大显露他罗织罪名,攀连罪名的能力。

唐博昭当年也受连累,但他一直认为车驰是领命行事、公事公办,如今看来分明是有意造大案,想靠踩低别人的方式获取利益。

车驰没看出唐博昭的心理变化,还一再强调他自己多清廉,多忠诚,为了让他自己显得有用些,又说知道某家隐秘,扳倒这家可让唐博昭仕途顺利,后来还攀扯霍家,说霍家已算权倾朝野了,要找一点让皇上对霍家生猜疑心的事很容易……

一件件事发生,唐博昭看出车驰居心叵测,当年不为车闯和车昂说话,表面看是对韩泽熙忠诚而大义灭亲,实际是为了他前程不顾亲情。他所做一切看似不为名利,却是隐忍着为了获取更大名利。

唐博昭觉得脊背生寒,明面上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还可防,暗里藏野心的人难防。想想车驰起主要作用扳倒的那些人,估计都没防过车驰,才用自身罪孽与鲜血给车驰铺了坦荡仕途。

得知车驰根本没写《悔过书》,而是要借机呈上霍家的“谋逆之证”时,悄悄去约见霍腾。

那所谓“谋逆之证”是,送贡品御田香米的地方乡绅,留了小份同一块田的米送给霍图品尝;霍飞在观赏御赐夜明珠的时候,不慎让夜明珠掉落,摔出个裂纹;霍家父子在家宴上谈论国师,说曹备道不如程浩风,且皇上不该对高有全偏听偏信……

这些事,往小了说是对朝廷心怀不满,对皇帝不敬;往大了说是想和天子相争,存谋逆之心!

唐博昭嘱咐霍腾,霍家行事定要谨小慎微了,并想办法用圆滑点的方法把那几件事在皇上面前解释清楚。

“谢谢你对霍家还信任,如今捧着霍家的人太多,我们有时候确实张扬。”霍腾诚恳致谢。

唐博昭不便多坐,告辞后匆忙走几步,霍腾又喊住他。

正猜霍腾还要说什么,霍腾已直说:“我喜欢文昭,当初你被牵连,为了她,我想救你,四处奔走。”

“你……可我妹妹不能嫁给官宦之家。”

霍腾洒然一笑:“我没有让你把她嫁给我,已经听说了她和雷鹏的事,我想劝劝你。对她好呢,是让她过得舒心,不是你强加给她的婚姻理想。我空恋一场都能衷心祝福她,你这亲哥哥怎么能阻碍她的良缘?”

不愿让霍家出事,但对霍家也没好感,只是看着法朝的朝堂没有片刻安宁,唐博昭不愿再看到争权夺利的事,如果霍家出事,又得有多少人被牵连?

但此刻,唐博昭是真觉得霍腾不错,看起来骄横跋扈的人,竟有这份坦荡豁达!

喜欢化红尘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化红尘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诡门大开 怪谈异闻 我最喜欢诡异了 呓语救赎 天野长歌 寻访山海经 案件收录簿 十二只老鼠在庭箱中 史上最狗血重生 迷雾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