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悟(2 / 2)

“都一样,你爱告就告!”大师气极,爆脾气上来了。

“大师误会了,我从未想过告官来威胁大师。当年韩、康两位医官德艺双馨,却无辜遭受无妄之灾,祸连亲族,已是天大惨闻。今日得知他们还有后人在世,当额手称庆,又怎能去告官呢?”

了悟感动得眼眶盈湿,心都在颤动,这么多年了,他苟且偷生地活着,就是想听人说这么一句公道话而已!此刻,他再不觉得这个少年是徒有虚名了,相反,他觉得这个少年十分可爱,品质与才学都值得世人倾仰,不过,嘴上却还是死撑:“不救。”

“你会救的。因为,她,姓刘。”崔远声音极低,却一字一词,极其清楚。

了悟震动,眼眸死死盯着崔远,似乎要从这少年的脸上找出真实的答案。

“刘家,无一活口。”心中虽已信了八分,但他还是不敢去相信,怕欢喜后是更大的失望。

“当年大师家,也无一活口!”

了悟颇愣了一会,继而笑赞道:“人人都说崔六郎风神峻整,大有贤能风范,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大师谬赞,今日多有得罪,还请见谅。”崔远起身致歉。

了悟起身从崔远身上接过刘沁,放在禅床上,诊了盏茶功夫,依旧回到窗下,拿了张新纸,一边开方,一边对崔远说明情况:“外伤不足为虑,只是受惊过度,劳思过深,又风邪外侵,加之饥寒交迫,这才脉虚气短。调养一阵子,应当就无碍了。”

写完方子,了悟出门打发了个小和尚去抓药,又去厨房借了个小砂锅,就在房檐下熬起粥来。粥熬好了,小和尚的药也来了,了悟又亲自熬起药来。

裴赐在不远处看得直咂舌,没想到不过短短一刻钟,了悟大师不仅改变主意愿意出手诊治,还亲自照料!对崔六郎的佩服之情,再次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见了悟要喂粥,崔远忙上前道:“还是我来吧,今日累大师幸苦了。”

了悟却不肯撒手,一小口,一小口,极其缓慢而又小心翼翼地喂着。直待喂完了一碗粥,这才向崔远解释道:“郎君不惯此事,还是贫道来合适些。”

崔远见他这一通忙,心里十分不安,不由探问道:“大师是想……?”

“贫道出家也有二十多年了,却仍看不破红尘,每每想起往事,仍觉得苦楚难受。日日礼佛,却又心怀怨恨,想来就是这桩因果未了之故。”

崔远听他口气,是要抚养刘沁以报当年刘相活命之恩,直言劝谏之义了!

“这里是佛寺,她是女娃,不合适。”

“我心未净,道是出家,又何曾出家?我心已净,就是还俗,也是出家!这些小事,郎君不必担心,贫道定有妥当安排。”

崔远当然不同意,搞半天他就将刘玄妹妹丢给别人了事吗?

“大师高义,在下十分钦佩。因红尘私事耽误大师清修,是我等罪过,我等实在不敢这样做。况且我与刘相长子刘玄是至交好友,他无辜枉死,在下十分痛心。他的妹妹,在下一定会当作是自己的妹妹一样,照顾好她的。”

了悟思量再三,自嘲道:“贫道出家近二十年,对世事心死如灰,一心只扑在佛法上,虽不喜与人辩斗,每每论法却从无败绩,今日竟接连说不过你!”

继而却又伤感叹息:“贤才已备,若得明君,世道可安。这世上也可少些枉死人!只是明君啊,明君……”

了悟大师原名韩全业,其父乃翰林医官韩宗召。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1年),韩宗召与另一名翰林医官康仲殷奉命诊治病重的同昌公主,用药无效,公主还是死了。懿宗痛失爱女,雷霆震怒,尽捕韩宗召以及康仲殷族人亲眷,枝蔓颇广,收狱三百多人,狴牢皆满。当时朝堂上下,都不敢极力劝说皇帝,唯有集贤殿大学士、刑部尚书、中书侍郎,本官同平章事(实权宰相)刘瞻上书详论。

只可惜懿宗丝毫不听劝说,不仅没有收回成命,还当即罢免刘瞻相位,贬为荆南节度使。还没出发,又贬为康州刺史,觉得不够小,又徙为虢州刺史。

就连与刘瞻亲善的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郑畋、右谏议大夫高湘、比部郎中知制诰杨知至、礼部郎中魏纻、兵部员外张颜、刑部员外崔彦融、御史中丞孙瑝等,因为没有顺从懿宗的意思违心对刘瞻落井下石大加构陷,全部都受到牵连,贬谪到遥远荒凉之地。

当时的京兆尹温璋,坐贬振州司马,对着地图上遥远而陌生的那个小小的地方,温璋摸着自个儿已经斑白的胡须,实在不堪驱使,含恨仰药而卒。

彼时,刘瞻虽然罢相,但还是积极营救没有第一时间被捕而逃离在外的韩、康两族之人,韩全业便是其中一个。

此事已过去十七年,可韩全业每每想起,仍痛彻心扉,流泪不止!他们家上上下下,乃至旁亲,百十条人命啊,就这样没了!

而就在这时,突然钟声大响,响彻整座长安城。

崔远大惊,起身出门,眺望远方,努力捕捉钟声来处。

喜欢长安不见使人愁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长安不见使人愁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诛天皇后 宋闺 一枕山河令 凌霜尽欢 贵女景昭 此意人世间 荒年有商场,恶婆婆带全村致富 魂穿之命中注定 谁懂?我带着图书馆去种田了 锦绣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