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大明危局 > 大明危局前传:布衣鬼才49

大明危局前传:布衣鬼才49(1 / 2)

第四十九节 四月两重天

送走杜宇之后,蒙禹忽然觉得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似乎失去了目标一般,自己来南京是为了春闱科举考试的,可现在考不了了。后来又想帮恩师的忙守住南京,可别说恩师如今远在长江上游,就算恩师还在南京,这样的朝局和大势之下,自己又能改变什么?

如今朝廷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能掌控全局的统帅,不管是平燕大将军盛庸还是兵部尚书铁弦,他们的能力其实都是有限的,在局部战场上,他们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对于整个战局的把控,却都不胜任,而且盛庸毕竟资历太浅,朝中勋贵和老将,也不怎么买他这个大将军的账。

而朝堂里的建文帝和这些书生大臣,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他们不但对全局掌控不了,还经常给出错误的指示,这也就是为什么建文帝手握百万大军,面对燕王的三十万孤军依然捉襟见肘的原因,因为各位统兵大将只能按自己的想法各自为战,却没有一位能谋全局的大才在统筹。

看着自己从练子宁那里记住后手绘下来的双方态势图,蒙禹真的很郁闷,如果,自己能站在建文帝身边充当他的大脑,让建文帝来做这个指挥全局的统帅,那守住南京甚至将燕王困死在凤翔都还是有可能的。

可惜,这样的痴想,只能让自己徒增悲哀和烦恼罢了,蒙禹在心里推演了各种可能,就算恩师冒着风险把自己带入皇宫推荐给建文帝,就算建文帝真的觉得自己可以做这个智囊,可朝堂上那一帮忠心却迂腐的大臣,却未必会同意自己给建文帝出的奇策。

而通过对建文帝的了解,蒙禹也深知这位皇帝并不是什么能乾纲独断的霸主,他很喜欢听取所有人的意见,然后就左右摇摆不定,最后做出的也往往是最下策的决定。特别是在统帅的人选上,其实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徐辉祖,作为中山王徐达的长子,论背景出身,没人会有疑义,论军事才能也是朝廷中数一数二的,论忠心他也一直在尽忠职守。

可偏偏就因为他是燕王的大舅子,就这层可笑的姻亲关系,就让他彻底失去了作为南军统帅的资格,而只能像救火队一样的带着军队四处灭火,而且因为这种不信任,朝廷宁愿让资质平平的驸马都尉梅殷统帅四十万大军出镇淮安,也不让徐辉祖去。

而且,朝廷甚至都不放心徐辉祖独掌大军,所以徐辉祖所部的兵力甚至连何福都不如,还时时有人在旁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这不是等于在逼着徐辉祖谋反嘛!徐辉祖能一直隐忍着继续兢兢业业的四处灭火,已经是着实难得了。

想到这里,蒙禹无奈的摇摇头,徐辉祖这样的人都备受猜忌,更何况自己一个出身寒门的小小举子,就算有恩师黄观和练子宁的保举,真的到了建文帝身边做参赞,估计自己提出的十条奇策也难以成功实行一条。

又是一阵深深的无力感袭来,蒙禹起身收起了地图,将其就着火给点着了,这样的东西在他手里就是祸患,既然已经无能为力,还是烧了的好啊。看着火光燃起的一阵青烟,蒙禹的心也在逐渐下沉,自己一心想像姜尚、管仲、乐毅、商鞅那样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可如今,这样的梦想似乎都只能化作这一阵青烟了。

四月中下旬里,燕军和南军继续进行着拉锯战,何福、平安依然在竭力阻止燕王南下,而铁弦和盛庸、梅殷,却依然固守济南到淮安一线,生怕燕王声东击西忽然改换南下线路,这便是缺乏统帅的弊端啊。

四月中旬,燕军在睢水之小河搭设浮桥渡河,何福、平安率军阻截,双方于河两岸展开夺桥战,互有胜负,平安曾一度夺桥成功,还率军追击燕王,差点追上燕王,并斩杀燕将陈文,王真。却被燕军将领张武率死士又将其赶回了桥南,双方一时陷入隔河僵持。

由于何福、平安军是奔袭而来,并未携带粮草辎重,高阳郡王的轻骑兵军团立刻抓住时机出击截断粮道,就在两军僵持三日后,南军断粮。又两日,趁南军饥饿,军心不稳,燕王下令留下千人疑兵守桥,其他大军则于三十里外悄悄渡河,于半夜对平安、何福两军展开偷袭。

眼看偷袭就要得手,却被徐辉祖料到了燕王的意图,适时率兵赶到,燕军以为中了埋伏,连忙撤走,南军意外获胜,两日后,燕军与平安、何福、徐辉祖军战于齐眉山,此战由魏国公徐辉祖负责统帅指挥,激战一日,南军大获全胜,更阵斩燕军大将李斌。

大明建文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是上天给燕王朱棣的又一个重大考验,也是这一天,真正决定了这天下究竟谁属,这历史的走向,完全就在一天一人一念之间的一个重大决定,历史,有时候偏偏看上去就是这么不可思议。

此时,面对已经有了强力统帅徐辉祖坐镇的南军,加上近日来连连损兵折将,已有十多位燕军将领战死,特别是李斌的死,对燕军的震撼很大,加之此时已是四月下旬,天气转热,让久居北方的燕军也身感不适,在这一日傍晚的军议上,对于第二天的行军计划,许多将领提出了撤兵北还的建议,大多数将领都认为,孤军深入本就是兵家大忌,再这么消耗下去,燕军迟早会被徐辉祖全歼。

面对这将领们的群情汹涌,燕王朱棣也陷入了沉思,坚守三郡并非长久之计,拼消耗自己怎么也耗不过拥有广大江南富庶地区的建文帝,所以这也是他和姚广孝深思述略之后的决定,在看到宋晟的书信之后,就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可毕竟燕军兵少,面对不断围追堵截的南军,这样的拼消耗确实过于冒险,可冒险毕竟还有赢的机会,而退回燕云,看似暂时安全,但最终却只有死路一条啊,况且,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一旦北返,再要挥军南下,估计就很难了。

终于,燕王朱棣点点头道:“你们真的想撤军北还么?自古军事有进无退,我们距离南京已不到五百里,此时折返将前功尽弃啊。你们再好好想一 想,议一议。”将领们立刻议论纷纷,有的表示这一路败多胜少,这么打下去,迟早把老本耗光,有的则表示,此时南军势大,又有徐辉祖坐镇,北还只是暂避锋芒。

最新小说: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 火枪洗明路 云落流霞映山天 黑龙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