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特工之回到清朝 > 第三部 第十九章 选择(4)

第三部 第十九章 选择(4)(1 / 2)

一个下午的视察下来,最后一个项目当然是对新武器的实弹检测了。论起对枪械性能的了解,杨一在这里当然是头一位。靶场已经准备好一切,几个土包上已经插好了靶子,十个精心挑选出来的老兵已经手持中华1型步枪进入了射击位置。

红旗一举一落,各射击位置上的士兵开始同时射击,天以近黄昏,从射击的枪口上可以清晰的看见社稷时迸发的火焰,三百米以外的靶子被打的尘土四射,十支中华1组成的火力网把靶位处变成了一个硝烟弥漫的禁区。

射击结果很快就报上来了,三百米的靶子命中效果并不好,这个结果是杨一有料到的,虽然说有效射程是三百米,可是实际三百米根本就很难把握了,这也是原有的AK47的缺陷之一。实弹射击的效果不好,命中率只有40%,杨一也没有表现出不悦,而是表示继续射击。

射击位置上的士兵们立刻集体向前前进了50米,又是每枪十发的射击过后,这一次成绩要好多了,命中率达到了80%,第三次射击位置又提前了50米,结果这些挑选出来的老兵们枪枪命中。杨一不由感慨,有的东西是没办法改变的,尽管自己绞尽脑汁,结合了数种枪械的优点设计出来这款中华1型步枪,但是他最大的缺陷还是没有被改变,这也许和最初始的蓝本有关吧,不过这种枪表现出来的强大火力,已经让杨一感到满意,可以说是十分的满意。

看到士兵们打靶,杨一手也有点痒了,走到一个射击位置上,接过士兵手里的枪。压弹,上膛,打开保险,杨一一系列熟练的射击动作过后,半蹲着举枪,扣动扳机,十发子弹呼啸而出,杨一转身交给士兵,也不看成绩就结束了今天的活动,不用看也知道,最少90环以上。

杨一还在宣城厉兵秣马,四川方面也没有嫌着,而且已经是着急上火了,尤其是石达开,已经要急的冒烟了,顶头上司刘铭传这次玩的太大了,留下一封书信,带这一个警卫班就化装进了西藏了。

这下可把天捅个大窟窿了,如今西藏形势不明,这落后的贵地方情报的收集和传递让情报部门的头头们伤透了脑筋,往往收到的情报已经是半个月前的了。就在三天前,西藏的丹珠活佛派人送来密信,希望能和中国政府方面进行一次密谈,四川这个地方也是,电报到现在还没通,这样的机密大事当然要立刻上报。情报先要送到重庆,在转到武汉,武汉才有电报通知中央。结果是杨一还没收到这个消息,刘铭传已经动身去了西藏。

西藏,唐朝的时候我们叫她做土蕃。

西藏,元朝的时候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西藏,明清两朝进一步密切了和中国中央政府的联系,已经成为中国领土完整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这里是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这里有最好的阳光和绿水,这里有最好的空气,这里有善良而好客的人民,这里有无数虔诚的佛教信徒,这里有雄伟的布达拉宫,无数的朝圣者每天都朝着布达拉宫的方向徒步走来,用三步一拜,五体投地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佛祖的崇敬。

毋庸置疑,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任何想破坏和平分裂祖国的事情都必将灭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并遗臭万年。新疆政变平息后,中国政府立刻宣布,新疆将实行高度自治的政策,除了军队和党务以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都属于自治的范围,新疆人治理新疆,已经不在是一句空话,由新疆人民自己推举领导人的活动已经在进行。

新疆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同样使用于西藏,中国政府就西藏问题很快发表了声明,第一西藏是中国领土,这一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任何形式的独立和脱离中国的行动,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第二,中国政府警告有些居心叵测的国家,不要在西藏问题上干扰中国的内政,否则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三,中国政府呼吁西藏各领导阶层,希望他们不要对独立抱任何幻想,并表示政府本着从西藏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很多事情上已经做出巨大的让步。第四,中国政府希望西藏内部尽快达成一致,开启和中央就和平解决问题进行谈判。

中国政府的声明,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被印制出来,并用汉文和藏文两种文字书写而成,该声明被发送到西藏各领导阶层手上的时候,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此时的西藏处于农奴制度之下,社会生产力落后,权利结构复杂,清朝的时候最高的政府代表是由清朝汉族官员来担任的。西藏本地的领导阶层主要由各地土司和佛教领袖组成,土司相当于割地封王的一方诸侯,活佛和大喇嘛却是万民敬仰的精神领袖。西藏并没有宣布独立,只是表示不承认新的中国中央政府,他们对中国政府在西藏的官员才用的是礼送出境的对待,也正是由于这点,中国政府才没有立刻出兵西藏。对于中国政府的呼吁,和表现出来的诚意,西藏方面很快就出现三种反应。

第一是一达赖喇嘛为代表的独立分裂势力,这种势力虽然并不占主流,但是他们当中聚集了大量西藏有实力的土司,加上达赖喇嘛的作用,一时间西藏独立分子甚嚣尘上,有的人甚至提出立刻独立,用武力来解决边境问题。这一部分人主要势力范围是拉萨附近和 拉萨以西的广大地区,当然要求独立的因为都是些土司老爷,老百姓能知道什么?他们又能知道什么?

独立分子虽然嚣张,但是他们也惧怕中国政府强大的武力威慑,西藏驱赶中央政府人员后,中国政府立刻做出反应,在四川与西藏交界处部署重兵,就连骆秉章也是这样做的。中国政府的反应让分裂分子害怕,但他们又不甘心就此罢手,只得表面上先偃旗息鼓,和政府泡着耗着,既不宣布独立,也拒绝和政府谈判,暗地里却不断的从后台英国老板那大肆购买武器,并由英国提供教官,帮助他们训练军队,等待时机成熟后立刻宣布独立。

第二种势力的代表是以丹珠活佛为首的,多少年来,活佛和达赖为争夺西藏宗教的最高权利一直没有停止过斗争,结果是双方都没有办法彻底的占据上风,谁说佛门弟子无欲无求?世间又有几个人能摆脱权利带来的诱惑?不过相比之下,丹珠活佛这一派相对温和,他们主张谈判,主张和平。战争带来的结果只能使生灵涂炭,山河破碎。这一派也具有相当的实力,支持这派的大部分土司,他们的领地都靠近四川一带,他们和汉族之间的交往密切,他们的许多利益和汉族地区有密切联系,一旦独立分裂,他们的利益强受到巨大的损失,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见的。

第三种势力属于中间派,他们一直在观望,只要任何一方主宰了局面,他们会立刻投入那放的阵营中去,对他们而言,利益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分裂还是和平,都跟他们没太大关系,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本来就是太上皇了,独立不独立那要看利益了。

随着中国军队的武力威慑,以及西藏问题的声明都给西藏各阶层的势力带来不小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和平谈判。这样一来,迫使独立分裂势力被迫加快了武装军队,其中一些极端分子已经开始在通往拉萨的道路上设立关卡,试图阻断西藏和中国方面的联系,而且独立分裂分子还暗地里武装控制了拉萨,要不是丹珠活佛地位崇高,他们估计连活佛也不放过了。

黑云压顶,风雨欲来,面对分裂势力嚣张的气焰,一些摇摆分子也开始动摇,形势变的极为严峻了。就在独立势力拼命扩充武装,到处设立关卡,企图逼迫全体西藏人民走上与祖国对立的道路时,丹珠活佛派人送来密信,把西藏当前的形势分析介绍后,要求尽快和中国当局进行秘密会谈。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去西藏的过程都是危险的。

一座座雪山似乎触手可及,一片片绿草,一群群牛羊,这就是刘铭传一路而来看见的风景。高原上的水冰冷刺骨,但又清澈见底,雪山是那么的近,又是那么的遥远,整整走了三天了,那座雪山还是远远的看这这些来自外面世界的客人。

骑在马上,听着铃铛发出有节奏的丁当声,这时候的刘铭传看起来更象一个马帮的老大。这一次刘铭传的目的地的那曲,因为一个月后将有一个宗教活动在那曲举行,到时候丹珠活佛将出席活动,这可以说是秘密会谈的最好时机。刘铭传之所以冒险上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从丹珠活佛的信中看出,如今西藏的局势已经十分危险,丹珠活佛的处境也很微妙,不能在等了。

进入西藏,刘铭传才体会到什么叫道路艰难,所谓的路也不过是马帮们常年行走后留下的痕迹,西藏变化莫测的天气,使的道路时常处于一种泥泞的状态,加上春天多雨水的季节特点,一路翻山涉水显得 更加艰难。刘铭传知道自己这样很冒险,所以没和任何人打招呼,带来前来送密信的扎西,找到一只联系好一支可靠的马帮就上路了。刘铭传也知道自己这样做四川方面一定是鸡飞狗跳,乱成一团了,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杨一知道后,当场把吃饭的桌子都掀了。

宣城,杨一和众多外国专家的座谈正在进行,一年多来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国科技在各个领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各种形式的研究所实验室内,大批留学回国的学子有幸和当代最顶尖的科学家或者发明家共同工作,这无疑对今后中国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杨一高度关心的几个问题如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奥托为首的实验室已经制造出四冲程的煤气内燃机,其安全性和实用价值也很高。是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方面,一群来自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已经能从石油中提炼出柴油,煤油,汽油。这也使得奥托他们下一步的研究发展计划有了依据,用石油为燃料是下一世纪的主流,这一点杨一比谁都明白。大庆方面,由外国科学家为首的勘测组,已经成功的找到了石油,现在就等着开采了。而且开采大军已经从四面八方赶往大庆,各种设备的生产和引进,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可以说只要打出石油,又弄出相应的内燃机,一切都可以迈上又一个台阶。

唯一令杨一遗憾的是,中国的整体教育事业还是太落后,人才培养的速度还是太慢。这一点杨一这次的宣城之行感触的尤其深刻,就拿生产MG34来说吧,几乎所有重要零件,都是由外国技工完成的,所有在生产过程中与到的技术难题,也都是由外国技术人员来解决的,这样下去可不是长久之计啊。今后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

当然也有令人欣慰的地方,安徽浙江江苏三省,70%以上的地区已经实行了义务教育,全国各地的省会城市也都兴办起各自的大学,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最新小说: 山沟皇帝 史上最强崇祯 北宋:我成了赵佶 王莽撵刘秀 宋慈断案传奇 欧洲帝女花 明末的王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