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公元618年(1 / 2)

过了几日,杨广被杀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唐王李渊为之恸哭,道:“我北面事人,太上皇遭难却不能救,令我悲痛不能自已。”

少帝杨侑年纪尚幼,身边又没有老师教他读书明理,只有宫女侍候着。当听闻爷爷杨广被杀的噩耗,他只能躲在被窝里痛哭。

想当初,杨广离开长安时,让杨侑留守,还留下了卫文升、骨仪、阴世师、宋老生等大臣辅政。可如今呢,宋老生战死,卫文升吓死,骨仪、阴世师被李渊枭首,曾经拼死保护他的侍读姚思廉也不知被李渊安排到哪里去了。而屈突通本是长安城的屏障,最后也力屈而降。

杨侑只剩下自己一人孤苦无依,一切朝政军事都在李渊手中,他的生活起居、一举一动也全在李渊监视下,没有人可以帮他,连傀儡般的自由他也没有得到。

现在他的爷爷杨广也死了,大隋王朝的主心骨就此崩塌,大厦已倾,他一个少儿能有什么作为?对于未来,对于时事,一片茫然。

过了不久,紧跟着杨广凶问传来的,是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皇泰,追谥大行皇帝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追尊元德太子为成皇帝,庙号世宗。

然后是拜段达为纳言、陈国公,王世充为纳言、郑国公,元文都为内史令、鲁国公,皇甫无逸为兵部尚书、杞国公,又以卢楚为内史令,郭文懿为内史侍郎,赵长文为黄门侍郎,共掌朝政,时人号“七贵“。

皇泰主杨侗虽只比杨侑大一岁多,但眉目如画,温厚仁爱,风格俨然,颇有主见,重要的是他身边还有诸多大臣辅政。

紧跟着又传来一个消息,梁王萧铣,因杨广被弑,便也公然称帝,徙都江陵。

听到这些消息的杨侑,心中突然豁然开朗,既然有长兄杨侗继承隋氏大业,他这个傀儡皇帝便没有必要存在。以前他总觉得为了隋氏,身上有千斤重担压着,现在这副重担由长兄接了过去,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李渊虽然没有称帝,但做的是帝王之事。杨侑决定顺水推舟,禅位给李渊,让自己做一个毫无威胁的人,或许还能保全性命。

于是命人下诏书,曰:“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东征西伐,总九合于一匡,决百胜于千里……昔在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今遵故事,逊于旧邸。庶官群后,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趣上尊号……”

此诏一出,裴寂等文武群臣欢喜异常,这是一个绝佳的拍马屁机会,纷纷奏请唐王李渊称帝,就怕被别人抢先一步。

这些人虽然没有一起商议过,但是上的奏表却是异口同辞,都是劝李渊接受杨侑的禅位。

李渊退还所有奏表,对上呈奏表的人说:“本王自有分寸,无需多言。”对奏表劝进之事拒而不答。

铁纲靖料想李渊上演多次推让,最后才“勉为其难”地即位皇帝。他心里丝毫不急,这段日子以来,这类虚假客套看的太多了,全当看戏。若是颁发奥斯卡金像奖,影帝李渊实至名归。

杨广已死,杨侑要禅让,铁纲靖开始推算年份。现在已快五月份,照这节奏,即便李渊各种推让,距离即位的时间也不会太久。说不定李渊心里巴不得早日称帝,只是表面功夫要做足。

也就是说,今年李渊称帝无疑,意味着大唐王朝正式创立。铁纲靖记不住其他年份的大事,但清楚记得大唐是在618年成立的。

最新小说: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 火枪洗明路 云落流霞映山天 黑龙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