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三方鼎立(2 / 2)

汉中之战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一场大战,当时刘备拿下了益州,法正等人劝说刘备夺取汉中,因为这里是益州的门户。只有拿下汉中,益州才能高枕无忧。

因此刘备割让了荆州的长沙和桂阳两个郡给孙权,使得孙权放弃了这个时候跟刘备翻脸。此后刘备专心致志地攻取汉中。

最初汉中是夏侯渊和张郃共同镇守,结果夏侯渊中计被杀,张郃压根顶不住。这个时候曹操才到达汉中,双方发生了一系列的摩擦后,刘备切断了曹操的粮草,这才让曹操放弃了争夺汉中。

汉中对刘备和曹操,实在是太重要了。曹操有了汉中,那么随时都能攻取益州。而刘备有了汉中,那么随时都可以北伐关中。由此可见,曹操在这一地区的战略部署,是严重欠缺的。

也正是因为刘备拿下了汉中,此后刘封孟达又顺道拿下了上三郡,这才使得刘备有了资本和曹操、孙权三足鼎立。后期三分天下的局面,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

不管怎么说,曹操的基础并不差,他的爷爷是大宦官,他的父亲是昔日的太尉,家底殷实,又有曹家和夏侯家两大家族的共同支持,没理由搞不定刘备这种泥腿子。

李世民和曹操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也是贵族出身,家里也有很强大的背景。所以李世民顺理成章地搞定了王世充、窦建德等人,完成了天下一统。

难道说李世民的对手不够强,而曹操的对手特别强大?我看不见得吧?能到达那个地位的人,水平一般不会差太多,只能说曹操没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孙权和刘备,而李世民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王世充和窦建德。

这么一来,谁都能看得出,孰高孰低了。李世民显然是以大一统帝王的身份,来审视曹操的所作所为,自然有不少不屑的成分在里面。

记得当年朱元璋在给明孝陵选址的时候,发现钟山上还有一座帝王陵,那便是孙权的陵墓。结果老朱来了一句:那就让他给我看门好了。

这是多么嘲讽的不屑啊,孙权好歹也是一代帝王好不好?为啥老朱会有这样的感慨呢?还不就是因为孙权只有三分之一的天下,而老朱却完成了大一统嘛!

曹操在战略布局上的水平,稍微差了点。

这或许是李世民最在意的地方,曹操的确是个天才的战术家,要不也不可能打那么多胜仗。可是曹操在战略布局上,跟李世民比起来,似乎欠缺了一些火候。

李世民也亲自带兵,可那是李世民要在他老爹跟前攒积分。等到他称帝以后,战略布局就显得更加明显了,反而使得他高超的战术水平,不那么耀眼了。

可曹操这辈子南征北战,到处跑来跑去,始终都是以一个将领的身份在奔波。甚至65岁高龄了,还要上战场,这不是闹着玩嘛?!

蜀汉,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后一个拥有自己根据地的势力。相比曹魏早早的统一北方,东吴在二世三人的努力下占据江东,刘备直到占据了益州才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盘。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开始,三国的格局才算正式形成。虽然此时曹、刘、孙三方都未称帝,但如果从大历史脉络看,这个时候已经真的进入了三国时代。

原本颠沛流离的刘备,在先后得到诸葛亮、庞统的辅佐之后,开始进入到飞速发展的阶段。

经历了数十年寄人篱下生活的刘备,一时间成为了那个时代最闪耀的一颗星。恐怕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竟然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了能与曹、孙分庭抗礼的实力。

可以说,在那段时间里,刘备是把自己毕生的运气都用在夺取益州上了。因为,未来的两大对手,如果在这个时候稍微努力地阻止一下刘备,或许就没有后来的三国了。

日渐破裂的孙刘联盟。

政治是与军事和外交分不开关系的。更为准确地说,军事就是政治的衍生品,至于外交本就是政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说到外交,三国时代的外交是最值得一提的。尤其是东吴,孙权为了巩固与自保,频繁地在刘、曹双方进行联盟。

于赤壁之战前,孙、刘双方为了对抗来势汹汹的曹操,两家建立统一战线。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胜利,而胜利的最大战果就是双方都拥有了部分荆州的控制权。

孙权在此之后控制了荆州最为富庶的南郡,刘备自然也不会措施战果,他先后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

随后,刘备为了扩大自己的战果,进一步稳固自己,继续向东吴借得南郡。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故事。

荆州是刘备发展的大本营,可同时也是东吴用来防御北方的最大壁垒。双方没有人愿意让对方占据荆州。

可因为此时两个人还有共同的敌人曹操,而刘备的势力尚且不足以让东吴感到威胁,为了维系联盟关系,东吴这次选择了“妥协”。

虽然说东吴妥协了,可这妥协都是鲁肃在背后努力的结果。或者说,东吴的妥协是因为周瑜的英年早逝。

按照周瑜划江而治的计划,他是说什么都不会同意让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的。早在此之前,周瑜就献策孙权,控制刘备,西图入蜀: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若真是让周瑜此计成行,那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的。刘备自然也没有夺取益州成为一方霸主的机会。

虽然周瑜此计谋因为自己的英年早逝,以及东吴内部人员的反对没有成功,但孙、刘之间的联盟关系也因此产生了裂痕。以至于有了后来的关、鲁对峙: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当然了,关、鲁对峙是发生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毕竟,从外交关系上讲,在刘备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前,他还是孙权唯一一个可以借助的外援。

哪怕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孙权就算是明知道自己会上当,他也要支持刘备夺取益州。如果刘备不能壮大,以东吴的实力还是无法单独对抗曹操的。

与孙权相比,曹操应该更加了解刘备。毕竟,二人曾经是战友,而两个人之间的交往其实要多于刘、孙之间。

如果出于本心,曹操自然不会坐视刘备的发展壮大。他深知,这个有着宏图大志的刘备,一旦有了机会,那将是自己最大的威胁。

可问题是,曹操的对手太多了。整个天下,各方势力,没有一个不是曹操的对手。因为他的基础雄厚,所以他的图谋也更多。

彼时,关中在西凉马氏的控制之下,虽然表面上臣服于中央政府,可实际上中央政府对其约束力很弱。

而身居北方的曹操,对雍、凉是势在必得的。因为那里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将来南征就会出现后方不稳的情况。况且,曹魏军队一向以起兵见长,得到雍、凉就可以让自己的军事力量更近一步。

相比此时在南方发展的刘备,曹操此时最迫切需要拿下的是关中。于是,曹操剑指关中,而曹操剑指关中的时候,也是刘备进入益州之时。这个时间段,曹操无力顾及南方。

拿下关中之后,大后方基本没有了战事,从此之后曹操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孙权与刘备的身上了。

相比刘备而言,孙权此时的实力更受曹操关注。所以,孙、曹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合肥之战就是在那个时候发生的。

虽然,曹魏在此次作战中取得了前期的胜利。曹操还是因为水军作战能力的问题,不得已而退兵。两次南征,曹操最终都以失利而告终。

换句话说,曹操没有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向刘备出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孙权在前面提刘备阻挡曹操。

从建安十六年入蜀,到建安十九年底拿下益州。刘备为了夺取益州,花费了将近四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作为联盟的孙权,乐于见得刘备壮大,所以未加阻拦。而曹操,则是因为与马超、孙权等人的作战,不得不放任刘备壮大。

而现在,李安然也打算利用五年的时间,多出曹操一年,来完成对李家的整顿、大合并!

“想必大家也有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吧?一并解决?如何!”

李安然眯着眼睛,看了眼在座的各位,笑了笑说道,

“安然,长安那边,他是怎么表态的?”

喜欢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与绝望博弈 我真的只是来打酱油的 伴生面具 佑君安 重生在高武世界的我能徒手搓万物 星印诀 洋超蜜灿 出名真的很简单 象棋俗人 转世仙人的现代日常rem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