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四百三十八章 又施毒计

四百三十八章 又施毒计(1 / 2)

就在孙承宗授权张春,不等朝廷的通知立刻组织辽东军镇内部兵力展开救援行动的时候。已经被围了二十天的大凌河城外。鲍承先对皇太极又提出了更加毒辣的计策。

“大汗,我们每天的炮击对于大凌河城影响有限,只能对他们的军心士气造成打击,但是不能对他们产生太多实质性的杀伤,奴才的意思是,如果不能进一步打击城内的敌军,削弱他们的力量的话,恐怕他们还会继续死守,这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两黄旗大帐之中,除了阿济格和杜度领着两白旗在小凌河那边以外,结束了歼灭锦州援军的八旗剩下的所有贝勒,旗主,满汉将领都集中在两黄旗大帐,听取皇太极对他们下一步的安排。

对于这场围城之战,鲍承先又提出了新的建议。皇太极对鲍承先的说法深以为然,确实,城里的人马除了受到每天的炮击威胁之外并没有伤筋动骨。皇太极也不傻,也想进一步杀伤城内的士兵,最好逼得祖大寿开城投降。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自己不可能浪费八旗勇士的生命去直接攻城。他的本意就是迫降祖大寿,收编更多的汉军。听见鲍承先说话,皇太极立刻转头问向鲍承先道:“不知鲍先生又有什么好计策啊。”

对于鲍承先这颗脑袋,皇太极是极为欣赏的,每每总能提出一些奇思妙想。鲍承先看看诸位满汉贝勒将领,故作高深的捋须。看来汉臣之中,范文程虽然资格最老,但是他长于政务,疏于军务,宁完我也是一样,要说出谋划策,还是要看我鲍承先的。他有些得意的想到。看见大家一脸私塾里等着先生讲课的学生的样子,鲍承先心里别提多舒服了。他咳嗽一声道:“咳咳。大汗,奴才这里有一计,名为以假乱真。还请大汗和诸位将军参详。”

“哦?以假乱真?”皇太极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他学着汉人的样子起身道:“还请先生详解。”下面的阿敏不禁冷哼了一声。这个鲍承先,不过一个下贱的尼堪。他和范文程他们一样,非要鼓动皇太极实行什么汉化政策,引入大明的法度,大明的礼仪,这不是摆明着要让大金低下高傲的头颅学习大明吗?大明有什么好,绵羊一样的尼堪值得大金去学习吗?虽然阿敏冷哼的声音很小,但是还是被皇太极捕捉到了。他不禁面色阴冷的对阿敏说道:“阿敏贝勒,好像你有更好的办法,不如在这里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可好?”

阿敏只是表达对汉臣的不满,怎么会有什么高明的计策。如果他有,他就不是只知道屠城的莽夫了。见皇太极生气,众人更是大气都不敢出。济尔哈朗拼命的给阿敏使眼色。阿敏也知道现在敏感时期,皇太极就在抓自己的小辫子呢。他立刻跪下道:“奴才,奴才愚钝,哪里会有什么好主意,大汗天威,深不可测,奴才们只要执行便可,不敢妄言。”

“哼,最好是这样,如果本汗再听到你有什么不满的言论,就把你的舌头割下来惩治你上次损兵折将的罪过。记住,这件事情在你立下新的大功之前永远不会结束。”皇太极恶狠狠道。阿敏吓得浑身都打起了摆子,“是是,奴才知罪,奴才知罪。”

本来叱咤风云的二贝勒,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变成了匍匐在皇太极脚下的一条狗。众旗主更是感叹皇太极的手腕狠辣,没有人敢掠他的锋芒。眼见阿敏已经被自己收拾的服服帖帖,他重新对鲍承先说道:“先生请讲,现在不会有人敢打断先生。”

“是,大汗。咱们消灭了锦州过来的援兵,缴获了衣服兵甲无数,大汗有没有想过用这些兵甲衣服做些文章。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弄一次假增援,让城内的祖大寿出城接应,然后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上次消灭了锦州援兵近四千,我们完全可以让一部分士兵穿上明军的衣服伪装成明军的救援力量,对我们的大阵发动攻击,然后咱们假装不敌,故意空出一个口子,让明军突进去,城里面的人不知是计,一定会出城接应,到时候我们两面夹击,一定能取得重大战果。哦对了,如果奴才没记错的话,上次明将的战旗我们应该还保存着,祖大寿本来就是锦州总兵,这些明军一定是他的部下。大汗想想,上次他的部下过来,祖大寿硬是闭门不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人被杀,如果这次锦州再来人,就算他祖大寿忍得住,城里的其他兵将肯定忍不住,谁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伴被歼灭两次!”鲍承先朗声道。

啪啪啪,皇太极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先生真是本汗的卧龙凤雏啊,如果先生生在三国时代,恐怕能取得比诸葛亮还要大的成就,哈哈哈。”皇太极大笑道。鲍承先的计策实在是太巧妙了,利用缴获的兵甲衣物冒充明军搞一次假增援,这是怎么想出来的。看来汉臣一定要大用啊,这么一看他的脑子可比阿敏这种蠢猪要好的多了,有汉人的智慧,女真人的英勇,拿下大明根本就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事情。

“好,本汗决定,立刻采用鲍先生的计策,佟养性!”“奴才在!”佟养性出列道。

“你的火器部队里面有许多汉人,本汗决定将汉人和女真人混编在队伍当中。冲锋的时候用汉话喊杀,喊得越大越好,让城里的人听清楚,好让他们出来接应。德格类!”

最新小说: 逢君闻见花开 春秋鲁国风云 憨怂爷万里追凶 客居大明 我是游戏村长 曹魏的光与影 轩辕新明录 王朝的腐朽 1644英雄志 光武风云,吾乃汉太岁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