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科幻未来 > 穿越至现代的侠客高手 > 第390章 托素湖探秘(二)

第390章 托素湖探秘(二)(1 / 2)

王强及小队所有人所处的小山堆被称为白公山,就在他们面前,白公山下,一处怪异的山洞口处。山洞的洞口一般都是圆的,可是这个山洞的洞口几乎就是一个标准的三角形。整个洞由清一色的沙岩组成,几乎一点杂质都没有,怎么看都不像是天然形成的山洞。

这个几乎三角形的洞口,与通常所见的自然岩洞不同,有点像人工开凿的洞。洞内上下左右都是纯一色的沙岩,除含沙子外,沿有任何杂质。一根直径为40厘米的大铁管从山顶斜通到洞内。

另一根相同口径的铁管从底壁通入地下,只露出管口,可以量其大小,却无法知道它的长短。洞口处有十余根铁管子穿入山体,铁管之间距离不等,大约是在一条等高线上延伸。

根据他们看过的资料,这些铁管最长的存在年限有的达到了十几万年前,最近的也有一万三千年前。但是,他们所看到的铁管,却每一根都散发着黑黝黝的金属暗色,在它们身上,根本看不到时间对它们的影响。

如果说铁管的存在还不能完全解释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毕竟以当前的科技和生产力,往高原上运送几百要,甚至上万根铁管都不在话下。但是,这些直径在10到40厘米之间的铁管,其管壁与岩石完全吻合,不像是先凿好洞后放进管子,而好像是直接将铁管子插入坚硬的岩石。

如果把山体比作一个馒头,把铁管比作一根根竹筷,那么山与铁管的结合,就像将竹筷插进馒头一样容易契合。其余处铁管子都有这个特点,可见施工安装技术非常高超,实在令人惊叹。

在历经上万年的风化后,山壁已经和铁管牢牢的“长”在一起,其余处的铁管都有这个特点。经过相关机构截取的样品分析,山壁和铁管的接触面,因长时间紧密的贴合,已经在两者的接触面产生了物质扩散现象——既在铁管壁面内部检测到硅酸盐分子结构,而在山体壁面内,检测到了金属分子。

能让两个紧密接触的固体产生扩散现象,没有极长时间的洗礼,根本不可能产生这种现象,这也完全杜绝了他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现代人工伪造的可能。

当了解完相关的资料后,眼前普通的画面就瞬间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以王强的强化的目力,这些铁管一根根平直的不象话,其平直度误差绝对超过当今科技所能达到的水平,而其个别铁管露出的端口,其圆形的完美度也超过了目前科技水平所能达到的加工程度。

而洞口地面约80米就是波光粼粼的可鲁克湖,就在离洞口40多米的湖滩里,又有许多铁管子散见于满滩裸露的沙岩里。这些铁管子顺东西延伸,铁管直径较山上的铁管直径小,从2厘米至4.5厘米不等。从残留的铁管形状看,有直管、曲管、交叉管、纺锤形管等,形状奇特,种类繁多。最细的铁管内径不过一根牙签的粗细,虽经岁月的腐蚀,沙子的填,但细铁管内并没有堵塞,仍然光洁如新。

另一部分白公山铁管子则分布在湖水里,有的露出水面,有的隐藏水中,被湖水淘洗着,形状与粗细同湖滩上的铁管相类似,散布在附近约800米到1000米的浅水处。

湖边的石头更是奇特:约大多数石头呈几何图形,有正方的,有长方的,有圆的,有半圆的,有钻了孔的,有打了眼的,绝非天然而成,非常像建筑材料。其中有一块石板,长约一米五六,有头、有身、有尾、非人非兽,形态奇异,而又造形生动,很像人为加工而成。站在远处一瞧,这一堆特殊的石头,很像某大型建筑群的主人公撒离后抛弃物的随意堆砌。

岩洞、铁管及特殊石头分布的面积,估计为半平方公里以上,相当可观……

深深的吸口气,王强和所有初到这里的人都明白,这个遗迹也许并不象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最新小说: 异徽 希望之死 起源:格林神话 星际特工,黑衣人 1980年我回到了15岁 地外探险 灾厄岛:无尽试炼 迷航方舟 钢铁地球 天使开天